我们如何走到今天-读书笔记

来自楠悦读

史蒂文·约翰逊,美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创建了很多有影响力的网站,同时还是美国公共电视台和英国广播电台的制片人。这本书是用“变焦历史”的角度列出了6种对我们的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发明。分别是玻璃、冰块、声音、清洁、时间还有光线。这本书能提升我们的洞察力。而洞察力一旦提升了就降不下去了,也就是说看完这本书会改变你看待世界的方式。另一本作品《伟大创意的诞生》

玻璃

像玻璃、冰块、声音等等这些,是我们平时非常常见,看似普通的东西。也许大家觉得这并没有什么,不稀奇。但我们不能小瞧了这些东西,我们从物质的角度去看待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周围的所有东西几乎是一无所知的。

比如,桌子是怎么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眼前的手机是怎么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历史上它们经历过哪些重大的变革。

我们每天都是浏览触摸各种名胜古迹,但是却因为认知受限理解不了它们的美,就像第一次去敦煌莫高窟,如果没有人讲解,我们就会发现那里就是一些破雕像,一些土房子,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这就是用很窄的视野去看它,但是当我们知道了莫高窟经历的事情之后,再去看它,就能感受到那种经过时间洗礼的伟大美感了 。而了解了这些历史,可以使我们提高洞察力,改变看待世界的方式。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玻璃,给我们带来的改变。我们现在人手一个手机,每天都在用,但是我们知道的却不多。也许我们知道是谁制造了第一个无线电话,知道贝尔实验室制作了世界上第一部“移动电话”,乔布斯发明了智能手机等等。那我们从手机的视角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想到什么呢?手机上有什么,它的主要材料是二氧化硅,俗称玻璃,像手机的屏幕,里面用的晶体管,都是二氧化硅做成的,手机能发出声音 ,能制造亮光,还能记录时间。现在,我们了解一下玻璃是怎么来的。

书中说大约2600万年前,在撒哈拉沙漠的东部边缘地区,突然有一颗陨石砸中了地面,产生了1000摄氏度的高温。在这么高的温度下,沙子里的二氧化硅软化融合到了一起,在它们冷却之后形成了一种新的物质,大片大片地覆盖到了沙漠里,就是玻璃。

玻璃的出现是个极度偶然的事件,自然界不可能无缘无故出现1000摄氏度的高温,就算在撒哈拉沙漠,地表温度最高也就58摄氏度,这就已经是极限了。那1000摄氏度是怎么回事呢?只有像陨石撞地球这幺小的概率事件才有可能发生。玻璃出现后 ,所有人都觉得这个东西漂亮,可以制作各种首饰,然后就开始人工制作,因此人们发明了熔炉,开始人工制作玻璃。那时候的玻璃都是不透明的,顶多做个汤碗之类的,或是做个胸针的装饰品,直到后来一小群土耳其的玻璃制作手艺人跑到威尼斯定居下来,玻璃制作的手艺才开始飞速发展。但是制造玻璃得用熔炉,要达到1000摄氏度的高温。而威尼斯的房子大多数都是靠木材制作的,所以这些手艺人动不动就把街坊邻居的店铺烧个精光。市政府既想保留玻璃制造商的手艺,又想维护公共安全,于是在1291年再次将玻璃制造商流放他乡。但这次他们的旅程很短,目的地就在距威尼斯潟湖一英里之外的穆拉诺岛。

不经意间,威尼斯的总督创建了一个创新中心:他们将这些玻璃制造商集中在一个城市社区般大小的独立岛屿上,由此引发了一股创新的风潮,诞生了一个被经济学家称为“信息溢出”的环境。

意思就是你在创造一个环境的时候,根本想不到它会发展成什么样,这个环境带来的效益可能比你设想的收益要大得多。就像穆拉诺岛上的这些玻璃手工艺人,因为他们一直处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环境下,所以对玻璃的改良就会特别快,像其他的地方如果只有零零散散的几个人做玻璃,他们的技术肯定就不如前面的快。到了下一个世纪的头几年,穆拉诺岛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玻璃岛”,它出产的华美花瓶和精致玻璃器皿,在整个西欧变成了身份的象征。人们把海藻烧成灰加到原来的玻璃溶液中,发现了一种水晶玻璃,这个就是现代玻璃的起源。玻璃在威尼斯变得透明了。紧接着透明玻璃的出现后,在科学家看来,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从此不一样了,透明的玻璃可以弯曲、变形,甚至分解光线,这就给我们带来了3个全新的世界。

显微镜

它可以制作显微镜,我们从此发现了一个微观的世界,我们才知道细胞是什么样,原子是什么样。现在医药学、量子力学、生物学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望远镜

它还可以制作望远镜,我们才看到地球外面是什么样子,才开始睁眼看宇宙。像哈勃望远镜,能捕捉到几十亿光年外的光。

镜子

我们可以看清楚自己长什么样子,以前的时候大家都靠铜镜或者是水里的倒影隐隐约约看到自己扭曲模糊的面孔。可能活一辈子也不不知道自己长什么样,别人知道也没办法告诉你,因为画不了那么像。以前人们画画都不是画自己的,喜欢画风景,画动物,但是有镜子之后这些画家都开始画自己,像梵高的那幅,耳朵上缠了个绷带,就是他的自画像。看清自己之后,人们才有了对自己长得漂亮的强烈需求。透明玻璃演变成了望远镜、显微镜、镜子,这些发明直接改变了我们和世界的相处方式。但不仅仅如此,到下个世纪中叶,人们把玻璃丝绕在一起,做成一种神奇的新材料,名叫玻璃纤维。

它的身影随处可见:住宅隔热设备、服装、冲浪板、豪华游艇、防护帽,以及现代电脑里连接芯片的各种电路板。空客公司的旗舰机型A380是全世界最大的商用飞机,它的机身就是用铝和玻璃纤维的复合材料制成的,和传统的铝制机壳相比,它的抗疲劳和抗损坏性能大幅提高。

它隔热、坚硬、导电、透光,今天全球互联网的支柱就是几十条光纤横穿大西洋海底,它们传输着各个国家之间的数据信息,可以说人和人之间就是靠玻璃链接起来的。

声音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声音。声音是大约100万年前,海洋从环绕今天巴黎的盆地消退,留下一个石灰岩矿床带,随着时间的推移,法国勃艮第地区的屈尔河缓缓流经其中一些石灰石,形成了一片片的岩洞和涵洞;最终它们缀满了因雨水和二氧化碳而形成的钟乳石和石笋。考古学的发现表明,成千上万年以来,尼安德特人和早期现代人利用这些洞穴作为栖身和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20世纪90年代初,在屈尔河畔的阿尔西洞穴群石壁上,发现了一批规模宏大的古代绘画。其中包括一百多幅野牛、猛犸象、鸟类和鱼类的画像;甚至还有人类的自画像。但是最近人们发现,在岩洞里画画的地方,恰恰就是声音共振最好的地方。

比如,在法国的阿尔西岩洞里,阿尔西是一个很古老的岩洞,在那里面,每一幅壁画的位置都有一个标记。这个标记的地方就是说话时声音最洪亮的地方,如果你在这个位置喊一声,你可以听到7种不同的回声,这说明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就有了收集声音的愿望。

一直到19世纪的时候,人们才制造出了第一个可以收集声音的仪器,叫做声波记录仪。它的原理是,一头是个大喇叭,用来收集声音,上面有一层很薄的羊皮纸,用来震动,最后还有一支笔,在纸上画出这些震动。这个发明第一次把声波从空气中抽离出来,把它刻在了物理性的介质上面,当然这个仪器最开始的时候只能记录声音,并不能发出声音。虽然很简陋,但是这个发明要比留声机早20年,到后来留声机出现,人们才开始实实在在地把捕捉到的声音回放出来。那我们对声音的运用可不是只限于扩展我们嗓音和耳朵的范围,我们后来发现,那些声音的实际运用要比这个大得多。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声音看见东西。比如当年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时候,因为撞到了冰山,这个消息当时震惊了很多人,这么大的一艘船说沉就沉,那以后还有什么船是绝对安全的呢?人们开始意识到船不是越大越安全,关键是怎么避开障碍物。

那怎么避开呢?当时就有人提出,可以利用声音在水下传播的特性进行回声定位。声波在水下传播的时候,要比空气中的速度快4倍,而且还不受杂音的干扰,通过它的反射原理就可以很清楚地探测到远处有什么的东西,这就是最早的声呐设备。后来声呐的运用除了探测冰山和潜艇,渔夫们也用声呐探测哪里有鱼,地质学家用它来探测海底地貌,医生用声呐做超声波检测。直到我们现在声音已经无所不在,不管是听音乐、看电视、打电话等等。

想象一下,某个外星文明生物透过星系观察我们的地球,想要寻找智慧生命的迹象。几百万年以来,他们几乎一无所获。他们看到的只是每天有气流绕过这颗星球;每隔十万年左右,巨大的冰川扩展开去,或撤退回来;大陆板块在进行大规模的漂移。但是,大约一个世纪之前,突然出现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夜晚的时候,这颗星球的表面在城市街灯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扩展到了整个世界,而且越来越明亮。

从太空观看,人工照明的出现,也就表明这个星球一定有生命存在。可以想象一下外星人的心情肯定也是很激动的。如果从地球的角度看,人造光的发明在可见的创新方面,可能并不是显得有多特别,但是它的出现却标志着社会的一个零界点。我们现在夜空的亮度,是150年前的6 000倍。人造光改变了我们工作和睡眠的方式,协助创建了一个全球通信网络,并且可能很快在能源生产上取得显著的突破。电灯泡和流行的创新思维关系如此密切,以至于它成为新创意本身的一个比喻。人们经常拿电灯泡比喻新奇的思想。

而在10万年之前人类学会控制火,蜡烛一直是占有统治地位的照明手段,靠蜡烛生活场景,一到晚上就是一片漆黑,没有手电筒,没有电灯泡。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蜡烛也没有发明出来,那时候人们的睡眠和现在人可完全不一样。有一位历史学家在一份资料中就证实,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祖先会把睡觉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天刚黑的时候,所有人都先睡4个小时,然后起来上厕所,生小孩,聊天。第二个阶段,再睡4个小时。

19世纪出现的照明打乱了这一古老的节奏,提供了一系列日落之后可进行的现代活动。

例如,看戏、下馆子、加班干活,各种活动不一而足。

埃克奇记录了由19世纪的风俗习惯建立起来的单独8小时连续睡眠的理想模式,以便适应照明出现后人居环境的显著改变。就像所有的调整适应,它的益处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成本。

例如,困扰全世界几百万人的半夜失眠,从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身体自然的睡眠节奏固执地坚持它们19世纪形成的传统。凌晨3点惊醒的时差反应,其实是由人造光引起的。

紧接着是蜡烛的演变。开始的时候人们都是燃烧动物的脂肪。

比如,穷人一般都是烧牛油,就是牛的脂肪,牛油虽然便宜,但是它燃烧的亮光很低而且有浓浓的黑烟。

有点钱的人,烧精油,就是海洋里抹香鲸脑袋里的那种油,这种油做成的蜡烛烧起来很干净,没有黑烟。18世纪的时候鲸油蜡烛就是最昂贵的一种人造光,鲸油因为值钱呀,这就刺激了捕鲸业的大爆发。当时捕鲸可是一个高危行业,又没有什么特别先进的工具,人们主要的武器就是叉子。通常为了追到一条鲸鱼,很多人会命丧海底。那把鲸鱼捕回来之后可还没完,还需要在鲸鱼的脑袋上开个洞,然后找一个人爬进去,用勺子刮鲸鱼脑袋里的油,一刮就是一两天。

而我们现在用的手机,透过屏幕投射出来的亮光,就能看到东西,在跟之前一比较就会发现我们现在真的是好方便,这其实就是用变焦视角看历史带来的乐趣。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我们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如果我们觉得什么都是很常见的,那只能证明我们的认知受限了,换一个角度看世界,就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我们如何走到今天-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