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一切市场的人-读书笔记

来自楠悦读

作者爱德华•索普是世界级的21点玩家和投资者之一,他所经营的对冲基金在他29年的职业生涯中从未有一年亏损。他也是畅销书《击败庄家》的作者,这本书一度颠覆了21点游戏的规则,而他与希恩T.卡索夫合著的续作《战胜市场》则影响了全球证券市场。索普现居于加利福尼亚州新港沙滩。

这是爱德华·索普的回忆录。在这个看似不理性的世界里,索普始终理性思考,从校园、到赌场、再到华尔街,全都是大赢家。他证明,赌博、投资,甚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都可以简化为科学问题,只要通过一套简易的算法就可以破解。索普在书中揭秘了自己的解题过程和思维模型,这些模型将会帮你在人生各种难题面前,更聪明地思考和决策。


如何战胜金融市场

有人说股市就是赌场,两者都基于数学和概率分析,都需要平衡风险和收益,都需要管理仓位,都需要高度的理性。某种程度上来说,赌博就是简化版的投资。索普初次接触金融投资的经历并不美一边继续教学工作,一边把在赌场打牌和出书挣的钱投入了股市。但就像大多数散户一样,他主要是看报纸听专家选股票,也像很多散户一样,很快就亏掉了一半钱。痛定思痛,索普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怎么样才能投资成功、实现统计学意义上的战胜市场?

经济学界盛行一套理论,叫有效市场论。这个理论认为,市场能充分反映所有已知的信息,股价也能立即反映所有新的信息,市场上的任何投资优势都是有限、微小并且短暂的。除了少数幸运儿,投资者无法战胜市场平均收益;想要高收益,只能承担高风险。但对于索普来说,“市场无法战胜”这种说法,同样需要自己来试一试。他这次仍然用的是数学方法。

索普说,选股票,需要研究公司基本面、消息面、技术面,还需要看宏观微观经济,这些我都不擅长。那我擅长什么呢?当然是数学。那投资有没有可能变成一个纯粹的数学问题?有没有办法既不用选股,又能抵御股市大起大落的风险,还能获得满意的回报呢?那就是对冲。

对冲

对冲是指,你预测到某种风险的存在,就用另一种方式去抵消和降低这种风险。金融投资中的风险对冲,就是用一项投资去降低另一种投资的风险。一般来说,这两种投资需要相关度比较高,才能有效对冲掉风险。

比如,你要选股票,通用汽车和可口可乐两家公司,差异性很大,遇到的风险也不同,这两者之间很难做对冲交易。但如果一个是可口可乐,另一个是百事可乐,两家公司面对的外部风险非常类似,你就只要判断在同等外部环境下,哪个公司更好,然后买入好的那个,卖空差的那个,就能对冲掉大部分外部风险。

“市场中性”的策略

索普的策略把这种风险对冲做到了极致,根本不用选公司。他只要找同一个公司发行的不同证券产品。这两个产品高度趋同,同涨同跌,但是定价又有差价。这相当于同一个东西,在两个地方,换了两个名字,就卖出了两种价格。有了这两种产品,一边买入便宜的那个,另一边做空贵的那个。随着时间的变化,市场长期来说还是会有效,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这种定价错误,资金像水一样,会从高处流向低处。两者间的差价逐渐消失,投资者就可以收获利润。

索普用这种方法,对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的新旧两种股票进行了交易,大赚了一笔。当时,通信巨头AT&T公司将要分拆,成为一个“新的”AT&T公司和7个“子公司”,原股东会收到新的8家公司的股票。但市场不喜欢老公司、更追捧新公司,所以同等的旧股票价格比新股票要低。索普于是借了一大笔钱买了原AT&T公司500万股股票,同时做空相应数量的8家新公司股票。这是笔稳赚不赔的买卖,索普因此轻松赚到了160万美元。

这种投资策略跟股市是否涨跌并没什么关系,所以被称为是“市场中性”的策略。索普在29年中没有一年是亏损的,包括几次大股灾,投资年均复合收益率堪比巴菲特。当然,这个策略最大的难点在于,你得知道这两种证券的定价,才能判断它们之间有没有机会。

比如,最常出现的机会是在股票和期权之间。期权就是一张合约,有了它,你就有权在某个时间段里,以某个固定的价格,买入或卖出一种资产。比如,股票期权,就类似赌未来股价的一张彩票,跟股价同涨同跌,走势完全相同。但是做对冲交易之前,你必须知道这个彩票实际值多少钱。

经过一番计算,索普找到了这个彩票定价公式。经过计算,索普发现市场上存在大量定价错误的期权,只要有效利用它们,就能战胜市场。这种借助数学的方法,从海量数据中寻找投资机会的投资方式就叫做“量化投资”。索普仿照巴菲特的模式,建立了全球第一家采用量化投资策略的对冲基金。如今量化投资已经是全球证券投资市场最重要的几大派别之一。作为量化投资理论和实践的先驱,索普彻底改变了证券投资行业。

索普后来又进一步完善了期权的定价方法,但他这次没有公开。后来,有另外三位数学家受索普的书启发,也发现了这个期权定价公式,公开发表后,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从1969年成立,到1988年意外关闭,索普管理的两支基金,在19年里的总回报率分别为27倍和15倍,年化平均回报率分别为18.8%和15.1%。作为对比,同期标准普尔指数上涨了5倍,年均增长率为10.2%。他的收益是远远跑赢标普指数的。在这19年期间,分别发生了1973年第一次中东石油危机,1979年第二次中东石油危机,还有历史上单日跌幅最惨重的1987年黑色星期一股灾,但是索普管理的基金从来没有一个季度发生过亏损,更没有年度亏损。索普再次证明,自己可以击败市场。

索普的经历,证明了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有效。同样的投资策略会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和使用,投资收益率会逐渐降低,并趋近于市场平均水平。长期来说,击败市场还是很难的。索普也建议普通投资者,买指数基金,跟上市场平均收益,就能战胜大部分人了。

如何进行风险管理

索普本人极度厌恶风险,对于他来说,赌博和投资都不是运气游戏,而是一种科学实验,风险都很低。作为数学家,索普的优势是能在理论上推导出最优的策略。但实践和理论之间还有一道鸿沟,就是现实的不确定性。输的概率虽然低,但输了之后结果会很严重。

20世纪60年代初,索普做了一笔白银投资。当时他预计到白银价格会大幅上升。在银行的建议下,他借钱买入白银。随后白银果然持续上涨,索普短期内赚了很大一笔钱,但这笔钱并没有收进。在随后白银短期的波动,价格下跌达到1/3,在杠杆的作用下,亏损超过了本金,索普爆仓了,这笔投资全部亏光。这件事情,让索普在之后的50年职业生涯,始终把风险管理当做最主要的事。判断对了,但是却亏光了钱。问题出在哪里?

对于赌徒和投资者来说,如果投资策略没问题,那主要的关键就是怎么下注,或者叫仓位管理,这也是风险管理的核心问题。赌注太小,赢得不够;赌注太大,随时爆仓。一旦输光,即使遇到100%能赢的机会,也没法再翻盘了。那有没有一种最佳的下注策略呢?那就是21点赌博策略。

在共同完善21点赌博策略时,索普经香农教授提醒,了解到了凯利公式。凯利公式的发现者是物理学家约翰·凯利,这是一个关于如何下注的策略。这个公式是这样的:下注比例 = 胜率/赔率。胜率是你能比庄家多的优势;赔率是每1块钱的预期收益。根据凯利公式,你只要计算出赔率,计算出获胜的概率,那么你就能知道要拿当前资金的多少比例去下注。

比如,索普带着1万美金,去拉斯维加斯。胜率不利时按赌场的最小下注额下注,胜率有利时增加下注,最大下注500美元,也就是总金额的5%。在赌场,赢的人总是迷信手气而加大赌注,输的人则期望下一把翻本。可索普不相信手气,只相信数学,始终坚持用凯利公式下注。这是他每次都能赢钱的秘密。数学证明,根据凯利公式下注,有两大好处:一是在长期中能获得最高的复利增长率;二是永远不会输掉全部本金。

在生活中,概率和赔率并不可能像赌桌上那么清楚,但可以通过凯利公式的两条原则,提升决策的有效性:第一,根据胜率和赔率下注,胜率越大、风险越小,赌注越大;第二,除非有100%的胜率,别全部押上。索普把这个公式运用到自己之后的赌局和投资中,也正是因为他的使用和推广,凯利公式成了金融界的香饽饽。 股神巴菲特、股神搭档查理·芒格、债券之王比尔•格罗斯等人,都曾明确表示,自己在风险管理中,使用到了凯利公式。但在华尔街,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到处都是用高风险博取高回报的案例。

比如,长期资产管理公司。长期资产公司一度是华尔街的超级梦之队。合伙人中包括多位知名经济学家,其中就包括发现期权定价公式的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长期资产的人,还曾问过索普是否有兴趣参加,或者投资,索普拒绝了。他认为长期资产的领头人偏好高风险,自己并不喜欢;而且他认为长期资产的合伙人们,缺乏实际投资经验,难保不是纸上谈兵。 长期资产创立于1994年,在前几年每年收益都高达30%以上。但它的高收益建立在高杠杆高风险上。它的杠杆率在30倍到100倍之间浮动,不到1%的利润可以放大到约40%的利润。但是一旦市场下跌3%,本金就会全部亏光。据这帮经济学家的测算,亏光的概率不到万分之一,但这种小概率事件恰恰就发生了。1998年,长期资产公司在不到四个月内亏掉46亿美元,几乎亏光了本金,随后倒闭。索普的评价是:“这帮人下注太多,酿成了大祸。”

想要完完全全应用凯利公式,需要知道收益结果的确切概率。在大部分赌场中你预先可以估计到自己的胜率。而在现实投资中,这种胜率很难估计,而投资者天生又会过度乐观和悲观。你认为70%胜率的投资,可能实际只有55%的胜率。面对这种情况,索普的办法是,再保守一些,用比凯利公式算出的结果更小的比例去下注。索普警告,对于那些声称100%赚钱、而且收益率还很高的项目,尤其要睁大眼睛。

比如,1991年,有一家投资公司请索普来帮忙,检查公司的投资组合有没有问题。索普经过梳理发现了组合中有个基金不太正常。这个基金持续10年每年收益都高达20%以上,而且每个月都是赚钱的。索普详细询问了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后断定,这是个骗局。根据他的计算,按照这种策略,基金不可能每个月都赚钱,肯定应该有赔钱的月份。带着自己的怀疑,索普将这位基金经理的买卖记录与市场上当天真正的交易量做了对比,发现交易记录是伪造的,很多交易根本不存在。投资公司在索普的建议下,把钱拿了回来。由于监管机构的漠视,这起骗局后来又持续了17年,而且越来越大。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因为资金链断裂,骗子才被正式揭露。这就是“世纪巨骗”麦道夫,这起骗局诈骗金额超过600亿美元,受害客户4800名,其中还有很多名人政要。

战胜一切市场的人 导图
战胜一切市场的人 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