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一切市場的人-讀書筆記
作者愛德華•索普是世界級的21點玩家和投資者之一,他所經營的對沖基金在他29年的職業生涯中從未有一年虧損。他也是暢銷書《擊敗莊家》的作者,這本書一度顛覆了21點遊戲的規則,而他與希恩T.卡索夫合著的續作《戰勝市場》則影響了全球證券市場。索普現居於加利福尼亞州新港沙灘。
這是愛德華·索普的回憶錄。在這個看似不理性的世界裡,索普始終理性思考,從校園、到賭場、再到華爾街,全都是大贏家。他證明,賭博、投資,甚至生活中的各種問題,都可以簡化為科學問題,只要通過一套簡易的算法就可以破解。索普在書中揭秘了自己的解題過程和思維模型,這些模型將會幫你在人生各種難題面前,更聰明地思考和決策。
如何戰勝金融市場
有人說股市就是賭場,兩者都基於數學和概率分析,都需要平衡風險和收益,都需要管理倉位,都需要高度的理性。某種程度上來說,賭博就是簡化版的投資。索普初次接觸金融投資的經歷並不美一邊繼續教學工作,一邊把在賭場打牌和出書掙的錢投入了股市。但就像大多數散戶一樣,他主要是看報紙聽專家選股票,也像很多散戶一樣,很快就虧掉了一半錢。痛定思痛,索普重新思考這個問題,怎麼樣才能投資成功、實現統計學意義上的戰勝市場?
經濟學界盛行一套理論,叫有效市場論。這個理論認為,市場能充分反映所有已知的信息,股價也能立即反映所有新的信息,市場上的任何投資優勢都是有限、微小並且短暫的。除了少數幸運兒,投資者無法戰勝市場平均收益;想要高收益,只能承擔高風險。但對於索普來說,「市場無法戰勝」這種說法,同樣需要自己來試一試。他這次仍然用的是數學方法。
索普說,選股票,需要研究公司基本面、消息面、技術面,還需要看宏觀微觀經濟,這些我都不擅長。那我擅長什麼呢?當然是數學。那投資有沒有可能變成一個純粹的數學問題?有沒有辦法既不用選股,又能抵禦股市大起大落的風險,還能獲得滿意的回報呢?那就是對沖。
對沖
對沖是指,你預測到某種風險的存在,就用另一種方式去抵消和降低這種風險。金融投資中的風險對沖,就是用一項投資去降低另一種投資的風險。一般來說,這兩種投資需要相關度比較高,才能有效對衝掉風險。
比如,你要選股票,通用汽車和可口可樂兩家公司,差異性很大,遇到的風險也不同,這兩者之間很難做對沖交易。但如果一個是可口可樂,另一個是百事可樂,兩家公司面對的外部風險非常類似,你就只要判斷在同等外部環境下,哪個公司更好,然後買入好的那個,賣空差的那個,就能對衝掉大部分外部風險。
「市場中性」的策略
索普的策略把這種風險對沖做到了極致,根本不用選公司。他只要找同一個公司發行的不同證券產品。這兩個產品高度趨同,同漲同跌,但是定價又有差價。這相當於同一個東西,在兩個地方,換了兩個名字,就賣出了兩種價格。有了這兩種產品,一邊買入便宜的那個,另一邊做空貴的那個。隨着時間的變化,市場長期來說還是會有效,越來越多的人發現了這種定價錯誤,資金像水一樣,會從高處流向低處。兩者間的差價逐漸消失,投資者就可以收穫利潤。
索普用這種方法,對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的新舊兩種股票進行了交易,大賺了一筆。當時,通信巨頭AT&T公司將要分拆,成為一個「新的」AT&T公司和7個「子公司」,原股東會收到新的8家公司的股票。但市場不喜歡老公司、更追捧新公司,所以同等的舊股票價格比新股票要低。索普於是借了一大筆錢買了原AT&T公司500萬股股票,同時做空相應數量的8家新公司股票。這是筆穩賺不賠的買賣,索普因此輕鬆賺到了160萬美元。
這種投資策略跟股市是否漲跌並沒什麼關係,所以被稱為是「市場中性」的策略。索普在29年中沒有一年是虧損的,包括幾次大股災,投資年均複合收益率堪比巴菲特。當然,這個策略最大的難點在於,你得知道這兩種證券的定價,才能判斷它們之間有沒有機會。
比如,最常出現的機會是在股票和期權之間。期權就是一張合約,有了它,你就有權在某個時間段里,以某個固定的價格,買入或賣出一種資產。比如,股票期權,就類似賭未來股價的一張彩票,跟股價同漲同跌,走勢完全相同。但是做對沖交易之前,你必須知道這個彩票實際值多少錢。
經過一番計算,索普找到了這個彩票定價公式。經過計算,索普發現市場上存在大量定價錯誤的期權,只要有效利用它們,就能戰勝市場。這種藉助數學的方法,從海量數據中尋找投資機會的投資方式就叫做「量化投資」。索普仿照巴菲特的模式,建立了全球第一家採用量化投資策略的對沖基金。如今量化投資已經是全球證券投資市場最重要的幾大派別之一。作為量化投資理論和實踐的先驅,索普徹底改變了證券投資行業。
索普後來又進一步完善了期權的定價方法,但他這次沒有公開。後來,有另外三位數學家受索普的書啟發,也發現了這個期權定價公式,公開發表後,因此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從1969年成立,到1988年意外關閉,索普管理的兩支基金,在19年裡的總回報率分別為27倍和15倍,年化平均回報率分別為18.8%和15.1%。作為對比,同期標準普爾指數上漲了5倍,年均增長率為10.2%。他的收益是遠遠跑贏標普指數的。在這19年期間,分別發生了1973年第一次中東石油危機,1979年第二次中東石油危機,還有歷史上單日跌幅最慘重的1987年黑色星期一股災,但是索普管理的基金從來沒有一個季度發生過虧損,更沒有年度虧損。索普再次證明,自己可以擊敗市場。
索普的經歷,證明了市場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有效。同樣的投資策略會被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和使用,投資收益率會逐漸降低,並趨近於市場平均水平。長期來說,擊敗市場還是很難的。索普也建議普通投資者,買指數基金,跟上市場平均收益,就能戰勝大部分人了。
如何進行風險管理
索普本人極度厭惡風險,對於他來說,賭博和投資都不是運氣遊戲,而是一種科學實驗,風險都很低。作為數學家,索普的優勢是能在理論上推導出最優的策略。但實踐和理論之間還有一道鴻溝,就是現實的不確定性。輸的概率雖然低,但輸了之後結果會很嚴重。
20世紀60年代初,索普做了一筆白銀投資。當時他預計到白銀價格會大幅上升。在銀行的建議下,他借錢買入白銀。隨後白銀果然持續上漲,索普短期內賺了很大一筆錢,但這筆錢並沒有收進。在隨後白銀短期的波動,價格下跌達到1/3,在槓桿的作用下,虧損超過了本金,索普爆倉了,這筆投資全部虧光。這件事情,讓索普在之後的50年職業生涯,始終把風險管理當做最主要的事。判斷對了,但是卻虧光了錢。問題出在哪裡?
對於賭徒和投資者來說,如果投資策略沒問題,那主要的關鍵就是怎麼下注,或者叫倉位管理,這也是風險管理的核心問題。賭注太小,贏得不夠;賭注太大,隨時爆倉。一旦輸光,即使遇到100%能贏的機會,也沒法再翻盤了。那有沒有一種最佳的下注策略呢?那就是21點賭博策略。
在共同完善21點賭博策略時,索普經香農教授提醒,了解到了凱利公式。凱利公式的發現者是物理學家約翰·凱利,這是一個關於如何下注的策略。這個公式是這樣的:下注比例 = 勝率/賠率。勝率是你能比莊家多的優勢;賠率是每1塊錢的預期收益。根據凱利公式,你只要計算出賠率,計算出獲勝的概率,那麼你就能知道要拿當前資金的多少比例去下注。
比如,索普帶着1萬美金,去拉斯維加斯。勝率不利時按賭場的最小下注額下注,勝率有利時增加下注,最大下注500美元,也就是總金額的5%。在賭場,贏的人總是迷信手氣而加大賭注,輸的人則期望下一把翻本。可索普不相信手氣,只相信數學,始終堅持用凱利公式下注。這是他每次都能贏錢的秘密。數學證明,根據凱利公式下注,有兩大好處:一是在長期中能獲得最高的複利增長率;二是永遠不會輸掉全部本金。
在生活中,概率和賠率並不可能像賭桌上那麼清楚,但可以通過凱利公式的兩條原則,提升決策的有效性:第一,根據勝率和賠率下注,勝率越大、風險越小,賭注越大;第二,除非有100%的勝率,別全部押上。索普把這個公式運用到自己之後的賭局和投資中,也正是因為他的使用和推廣,凱利公式成了金融界的香餑餑。 股神巴菲特、股神搭檔查理·芒格、債券之王比爾•格羅斯等人,都曾明確表示,自己在風險管理中,使用到了凱利公式。但在華爾街,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認識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到處都是用高風險博取高回報的案例。
比如,長期資產管理公司。長期資產公司一度是華爾街的超級夢之隊。合伙人中包括多位知名經濟學家,其中就包括發現期權定價公式的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長期資產的人,還曾問過索普是否有興趣參加,或者投資,索普拒絕了。他認為長期資產的領頭人偏好高風險,自己並不喜歡;而且他認為長期資產的合伙人們,缺乏實際投資經驗,難保不是紙上談兵。 長期資產創立於1994年,在前幾年每年收益都高達30%以上。但它的高收益建立在高槓桿高風險上。它的槓桿率在30倍到100倍之間浮動,不到1%的利潤可以放大到約40%的利潤。但是一旦市場下跌3%,本金就會全部虧光。據這幫經濟學家的測算,虧光的概率不到萬分之一,但這種小概率事件恰恰就發生了。1998年,長期資產公司在不到四個月內虧掉46億美元,幾乎虧光了本金,隨後倒閉。索普的評價是:「這幫人下注太多,釀成了大禍。」
想要完完全全應用凱利公式,需要知道收益結果的確切概率。在大部分賭場中你預先可以估計到自己的勝率。而在現實投資中,這種勝率很難估計,而投資者天生又會過度樂觀和悲觀。你認為70%勝率的投資,可能實際只有55%的勝率。面對這種情況,索普的辦法是,再保守一些,用比凱利公式算出的結果更小的比例去下注。索普警告,對於那些聲稱100%賺錢、而且收益率還很高的項目,尤其要睜大眼睛。
比如,1991年,有一家投資公司請索普來幫忙,檢查公司的投資組合有沒有問題。索普經過梳理發現了組合中有個基金不太正常。這個基金持續10年每年收益都高達20%以上,而且每個月都是賺錢的。索普詳細詢問了基金經理的投資策略後斷定,這是個騙局。根據他的計算,按照這種策略,基金不可能每個月都賺錢,肯定應該有賠錢的月份。帶着自己的懷疑,索普將這位基金經理的買賣記錄與市場上當天真正的交易量做了對比,發現交易記錄是偽造的,很多交易根本不存在。投資公司在索普的建議下,把錢拿了回來。由於監管機構的漠視,這起騙局後來又持續了17年,而且越來越大。直到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因為資金鍊斷裂,騙子才被正式揭露。這就是「世紀巨騙」麥道夫,這起騙局詐騙金額超過600億美元,受害客戶4800名,其中還有很多名人政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