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读书笔记
本书作者赵昂,人称“昂sir”,资深生涯咨询师,高管教练,畅销书《在人生拐角处》作者。职业生涯咨询领域实战派标杆式人物,行业内多项规则标准制定者,累积3000+小时收费咨询经验,帮助过数百位有职业发展困惑的来访者,培训过近千位咨询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广播电台多节目嘉宾,多家企业、教育机构顾问,专注于个人优势发展、愿景构建、生涯领导力发展、职业生涯平衡建立、梦想教育等领域。
而本书讲述了赵昂在十多年的职业生涯咨询中,面对面地解决过近千人的职场困惑,对每个职场问题都能一针见血地提出攻克方法。本书从职场逆袭、职业转型、人际交往、打造独特优势、自由工作这五大真实场景入手,介绍了近100个真实案例。不管你是刚刚步入职场,渴望快速成长、升职加薪,还是正站在跳槽、转型的十字路口,又或者渴望在事业、家庭、个人提升中取得平衡和多元突破,都能在书中找到精进的方法,升级认知和工作格局。
认知的限制
人们所谓的“过不好”,都源于认知的限制。我们就先来聊聊什么是认知,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一下为什么他们不缺知识,不缺信息,甚至不缺资源,但就是无法突破自己的限制。
什么是认知
有认知,就有认知的层级,有认知的程度,也有认知的限制。认知是非常理性和客观的,只有保持持续认知升级的人,才能获得更大的格局与视野。认知在哪一级,格局就停在哪一级。什么是认知呢?认知就是一个人对于世界的看法。
比如,一个出生在农村的孩子会怎么看立交桥?一个出生在大城市的孩子又会怎么看庄稼地?一个人出国留学,他怎么看自己的教育背景?一个人失业了,他怎么看待这种经历?看到一个人靠写作财务自由了,你会受到什么影响。而这些,形成了一个人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和理解,组成了他的认知体系。有什么认知就有什么行动,行动决定结果。
1、认知是一种视角
认知丰富的人,一定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不会固执己见,陷入单一的判断。比如,在人际关系中,我们经常会说要学会换位思考。这个换位,换的就是视角。
2、认知是对于价值的判断
比如,什么时候该买哪里的房子,什么职业才有发展空间,什么才是未来的趋势等等。
3、认知是一种对于方法的选择
比如,对于获取财富,有人选择创业,有人选择投资,有人选择依靠写作,有人选择成为网红,甚至有人选择违法犯罪。这些选择的背后,有基于对自我的认知,也有基于形势、趋势的认知。
4、认知还是一种对于结果的态度
比如,我们每个人都有失败的经历,然而在失败之后,有些人的态度就是失望、沮丧,一蹶不振,而有些人就是稍做调整,奋起再战,还有些人对于失败十分平静,泰然处之。
我们已经听腻了积极心态,可是有没有想过,真正的积极心态不是勉强为之,而是建立在对一件事的积极认知之上。认知是非常理性和客观的,只有保持持续认知升级的人,才能获得更大的格局与视野。
告别认知泡沫
所谓认知泡沫,就是你错以为正确的认知。
比如,一个人非常勤奋地学习,看到所有与职业发展或者个人成长有关的东西,都忍不住要学到手。听人说有一门课很好,赶紧报名,听人说某个网络音频是资深的老师讲,也马上下单,看到推荐书单也都存下来,遇到优惠打折总忍不住要买。
他们不可谓不努力,而且还努力出了焦虑:那么多的书读不完,买的音频课听不完,甚至因为不断参加培训,交了大量学费,让自己的生活质量都下降了。这就是认知泡沫的一种表现,观点未经检视,也并未产生让自己的生活状况和工作状态有实质改变的结果,只是看上去的“过程勤奋”。
成功不应成为追求,那只是认知升级结出的果实。甚至能力提高也不应成为追求,那只是认知升级之后的表现。职业生涯的发展,更是如此,唯有不断升级自己的认知,才可以看到更多的可能。
作者认为,我们要掌控的是自己的内心,是我们可以持续主动改动的人生剧本,主动去创造真正的改变。人与人最大的差异就是认知的差异,因此,提升认知,建立认知闭环,解决成长的焦虑,才是我们要做的。作者把认知闭环总结为:选择学习认知—践行验证认知—调整迭代认知。
第一步,选择已被验证的认知,学习之。
这就是一个学习知识的过程,关键要分清的是,哪些是值得学习的认知。所学知识要么被科学方法验证过,要么被他人经验广泛验证过。前者更适合一些可以准确测量的领域。
比如,大脑使用的时间和规律,记忆的方法等;后者更适合一些相对模糊、有赖经验总结的领域;比如,写作的方法、演讲的技巧等等。只有被验证过的认知,在自己身上发挥作用的概率才会大一些。
第二步,自己践行,验证认知。
即便学到的知识被别人奉为真理,也是需要自己亲身践行的,这个过程无人可以替代。在践行之前,那些别人的认知对自己来说,始终只是知识,但是践行之后,自己所获得的体验,就形成了新的认知。
第三步,从践行的结果中,调整迭代认知。
践行过程中,会出现多次的反馈,每一次反馈,就是迭代认知的机会。我们在践行中修补、完善、加深那些本来属于别人的认知,逐渐形成属于自己风格的新认知。形成自己的新认知,有一个标志,就是我们可以从自己经验出发分享这些认知,而不再是人云亦云。
第四步,从第一步开始,重复这一过程。
认知是一个没有极限,只有层级的东西,既不必遥望他人而艳羡不已,也不必沾沾自喜于自己的每次进步。认知到了,视野就大了,格局就大了,所要做的事情就大了,所了解的知识也多了,就又会触碰到新的认知边界,于是,就会再一次开始新一轮认知与践行。
做到自我超越
很多抱怨工作中没有机会,自己很倒霉。为什么别人的机会那么多,而自己却没有。请停止幻想,别指望被这个世界温柔对待。那些成功者,逆袭者,梦想家只是能够坚持不懈的追求梦想,因此才可以成功。他们可以接受现实,并且与现实和平相处。目光炯炯,因为心有定见,脚踏实地,因为眼中有目标。
我们没有可以支持发展的人脉,没有足够发现可能性的视野,没有可以翻身的资金,没有创造高附加值的能力,甚至没有可以傍身的“一技之长”。该如何“逆袭”呢?逆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创造出了一种反差:在起点和基础并不高的情况下,结果却有了很好的发展。
比如,马云同学,毕业的学校名不见经传,家族也并非显赫,长相也低于平均审美标准,但是如今其亲手建立的阿里巴巴却成为世界级的著名企业,他也成了著名的富豪,这就是逆袭。
那么,一个普通人实现逆袭的关键点是什么?有什么事情是必经之路?在方向的选择上,如何才能规避走错路的风险?如果你准备逆袭,那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可以接受屡次失败,而不再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再以弱者的姿态等待命运的垂青,不再心怀玻璃心坐等机会来敲门。
从“我要成为谁”和“我要什么”出发,而不是“我曾经是谁”和“我有什么”出发,是摆脱束缚,实现逆袭和人生突破的关键点。逆袭的关键,在于朝向未来要去的方向,而不被曾经的拥有所束缚。我们可以做的就会投资自己,不断的学习,把一切做到极致。
要学什么?学三类事情:想做的,喜欢做的,必须做的。任何一件想做而没做过的事情。
比如,创业;任何一件做过而喜欢的事情,比如,经商;任何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比如,考试,都是学习的目标。
怎么学?方法:树立目标,攻克,然后继续循环。方式:跟人学,实践中学,持续看书学。作者说读书是能接触到的最廉价的学习方式。建议先读三类书:
1.法律类的书
学会保护自己,免受伤害。也不必上来就读大部头的法律经典著作或者学术书籍,先从普及性的、能看懂的法律书读起,对什么感兴趣,就读什么。然后,就会发现,这个社会有很多可以保障安全的规则,利用起来,站在社会这一边,不要成为掉队的羔羊。学了法律,就会知道如何对抗坏人,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安全地独立。
2.增长技能的书
可以是财务,可以是月嫂、保姆,可以是行政、文秘、写作,可以是PPT、思维脑图之类的办公软件,还可以是厨艺美发等等。
3.读让人快乐的书
快乐似乎有些奢侈,但什么样的命运都有快乐的权利。为自己营造个性环境,让自己的灵魂升华。
比如,可以在空余时间关注专业能力提升的方法,兴趣拓展的可能,以及生活幸福的方式。
灵魂的堕落有一种方式:被环境裹挟着,然后沉沦。助力堕落的,就是内心不断索取的欲望。而使灵魂升华、轻盈的修炼,就是如此简单、艰难,需要持续。
成为职场先锋者
一个人对自我的认知,与其说是发现,或者探索,不如说是持续的成长和扩展。当我们开启对自我审视的时候,这个世界也开始向我们打开了,我们的选择才不会那么盲目。作者在书中对于想要职业转型的朋友,有一些建议,我们就来聊一下。作者认为想要转型的人背后的真相有三点:
职业能力不足的逃避
职场竞争是要拼实力的,如果业务能力缺乏,一定会缺少发展机会,同时会早早遭遇职业发展的瓶颈,也自然得不到期待的回报。屡屡受挫的感觉让他们心生逃避,希望逃到一个发展理想的领域,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比如,有的人不擅交际,为了锻炼沟通能力,逼自己做销售。业绩还算可以,但做上几年就失望了,然后决定转型。
还有另一类能力不足的逃避者,从没想过要面对需要克服的困难,只是希望通过转型来“碰运气”,他们想,或许就有这么一个职业,一旦做起来,就会很开心地发挥天赋了。于是,他们就会陷入没有尽头的寻找中。
因人际关系而逃避
职场上有工作就有合作,有工作就有竞争,人与人之间出现摩擦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合作者之间心生罅隙,并因此而耿耿于怀,互相处处刁难,那么,不仅工作心情不好,还会很影响发展。
职业倦怠
职场人对于倦怠感恐怕一点都不陌生,一件事,做着做着就没有了激情,会出现很多重复的工作,会出现与自己兴趣相悖的工作,会出现不得不与人合作的工作。这时候,人们最先浮现出来的想法就是:不能把兴趣作为工作,否则,就再也没有了兴趣。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不要盲目进行职业转型。作者认为他们并不是一定要转型,而是对于当下的问题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对于组织而言,一个人莫名其妙地就离职了。正是意识到这一点,不管是组织还是管理者都开始越来越重视个人生涯发展,他们发现:生涯发展不等于另谋职业,恰恰相反,是从多个角度帮一个人扩展职业维度,提升职业能力。
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从这几个盲点来看一下。
1、对于不熟悉职业的“美好幻觉”
对于这个盲点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加强对于不同职业的了解。了解一个职业,只需要搞清楚5个问题,作者把这5个问题称为“入行五问”。
1.这个职业的入门要求是怎样的?
2.这个职业的发展空间是怎样的?
3.这个职业的价值回报是怎样的?
4.这个职业最大的缺点是怎样的?
5.这个职业最好的企业和最牛的人都在哪里?
2、对自我缺乏认知
在职业生涯中,就是通过不同的职业经历对自我进行持续认知:认识自己的职业价值观,认识自己的兴趣方向,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认识自己的能力优势,认识自己的行为模式。对自我的认识越清晰,就越容易寻找到符合自己特点的职业。自我认知的维度主要有:能力维度、兴趣维度、性格维度、价值观维度。
从以下维度对自我进行分析与探索:
1.兴趣
你会对什么样的事情感兴趣?你喜欢做的事情具有什么共同特点吗?你喜欢与机器、数据、事务打交道,还是喜欢与人打交道?你喜欢思考、做抽象的事,还是喜欢做具体的、操作类的事情?在你过往的经历中,你的职业和兴趣相关吗?
2.能力
你擅长做什么事?在你做得不错的事情中,能看出你的什么能力优势吗?做哪一类事情是你不擅长的?经过刻意练习也不行吗?你怎么管理你的能力?
3.性格
你有什么性格特点?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你的交往方式有什么特点?与你性格完全不同的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对你有什么启发?如果尝试改变你的一些交往方式、学习方式、思考方式,让你的特点更丰富,你选择做些什么调整?
4.价值观
在做选择的时候,你看重的是什么?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为什么?你的人生榜样是谁?为什么?如果此生无憾,那是因为你做了什么?为什么?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五样是什么?
通过以上这些思考,你有什么发现?成为先锋者,就要把所积累下来的能力、资源、认知、信心,并且在不同领域之间所做出的迁移。
可以有一个简单的计算:如果要在一个领域达到满分10分的水平,有人是从零开始,那么就要突破很多障碍。而一个人如果在其他领域已经积累了8分以上的成就,那么一般来说,有5~6分都是可以迁移过来的,这五六分中,或许有一些技能,但更多的是做事的态度、认知和方法,再加上2~3分的学习,很快可以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了。
行业先锋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能够找对努力方向,另一个是能够把事情做好。能力是一个系统,我们需要掌握系统中的组成与彼此之间的关系,向管理团队一样管理自己的各种表现。想成功不光要找到自己的天赋,还需要提前准备、等待机遇。然后通过系统化的训练把自己的天赋变成能力,在实践中提升自己。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布局。比如,先去找到自己的贵人,自己的榜样。
在工作中往往有很多机会与变革,我们要抓住职业生涯中的每一次机会。主动与职场贵人链接,跟优秀的人在一起你也会变的优秀。没有人可以单打独斗。团队合作,贵人相助,是必不可少的。能力是一方面,机遇也是一方面。互联网时代,我们的机会很多,通过互联网实现多元化职业,其实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