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拖延-读书笔记

来自楠悦读

在游戏、社交软件上花了大量时间,就是不想做事;需要在多个选项中做出选择时无从下手……你可能经常遇到类似情况,它们会让你的情绪变得越来越糟。坏情绪会破坏你的自我调节能力,耗尽你的认知资源,让你无法控制自己,从而越来越习惯拖延。

《终结拖延》这本书提供了8个实用的工具,包括个人愿景、习惯清单、今日待办事项、内置开关等,它们可以帮你恢复对情绪的控制,从而终结拖延。

如何获得动力

什么是拖延症?书中给出两个公式:拖延症=一切都属于明天 、拖延症=有意识地或者习惯性地推迟做事。作者认为,拖延症不是纯粹的懒惰。因为懒惰的人什么事都不做,并且感觉良好;而拖延症患者有着实际做事的欲望,只是无法唤起足够的意志力。

那我们为什么会有拖延这种症状呢?作者说,因为我们选择变多了,人们的决策能力就会退化,很难做出决策,导致决策瘫痪蔓延,我们无法行动起来。所以,我们需要强化动机,你要知道做这件事到底是为了什么?你的愿景是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摆脱拖延。那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选择正确的动机

作者认为,正确的动机能让你减少拖延,成为驱动你每天向前的动力,能够引导你走上通往长期幸福的道理。书中为我们介绍三种动机,我们来看看到底哪种动机是正确的。

第一,外在动机。现在的大多数企业、学校,都把 “胡萝卜加大棒”当作激励别人行为的机制。在现代管理学中,胡萝卜加大棒指的是把奖励和惩罚并行,用来激励别人的管理方式。

但研究表明,做些没有意义的事情,通常令人感到极度不愉快和泄气。比如在学校里背一首诗,或者在工作中做一些你认为没有意义的事情等等,都可能让人感到无聊。人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拖延,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人们创造出了很多方式,利用外在动机促使个人违背自己的意愿做事,比如胡萝卜加大棒。但作者认为,这种方式是无效的,它是有缺点的。首先,当人们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时,大脑释放的多巴胺减少,进而降低幸福感。多巴胺除了影响幸福感,还影响创造力、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其次,外在动机带来的不满情绪具有社会传染性,不满的人会将这种情绪传染给身边的人。

比如,学生习惯了通过学习来得到分数,但只要他们一毕业,这种压力就消失了,他们往往停止了学习。也就是说外在动机抑制人们未来的主动性,一旦这根大棒没有了,他们几乎什么都做不了。

第二,基于目标的内在动机。研究表明,基于目标的动机可以提高生产力,但不会带来长期的幸福感。因为我们设定目标与我们的前额皮质有关,而前额皮质掌管我们的情绪。如果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无法调动自己的积极情绪,那么我们就无法获得幸福感。为什么呢?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享乐适应的概念。享乐适应使人们始料不及地习惯于他们已实现的目标,而前额皮质无法预见享乐适应。这种基于目标的动机,就会导致在达到目标后的几分钟、几小时,或者最多几天后,良好的感觉就会慢慢消失。

比如,你买了一辆大众汽车,刚开始挺开心的,但是没过几天这种幸福感就消失了,这个时候你会给自己设定一个更大的目标,下次买辆奥迪。但是,由于享受适应的效应,这种快乐就很快就又消失。那他们的反应呢?再设定另一个更大的目标。这个循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

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可能会变成一个目标狂,虽然我们可能会拥有很多东西,豪宅、豪车,但是这种幸福感只是短暂的,严重的时候还会导致抑郁。

第三,基于过程的内在动机。这种动机正是我们需要的,这是基于个人愿景这一概念的动机。我们知道,追求目标的过程受到享乐适应的影响,而愿景则与之不同,它是对某种持久行为的表达。个人愿景描述了你想用一生来做的事。

基于过程的内在动机的主要好处在于,它能帮你更频繁地因此刻而感到幸福。你不需要达到某个目标才能幸福,也不会体验到由于执着于外在动机而带来的负面情绪。你将更频繁地处于一种“当下幸福”的状态,也就是说,体会一种对现状的满足感。

你的行为能帮助你实现个人愿景,意味着你正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因此,你会感到更加幸福,大脑会分泌更多的多巴胺。当你在做一件事真正的感觉到了幸福,那么你才有动力去做这件事,你才能够成功。正因为如此,你会更有创造力,大脑工作得更好,记忆力更强,你也能更好地学习。那么如何激发个人愿景呢?作者为我们提供了工具。

激发个人愿景

作者在书中为我们提供了几个实现个人愿景的工具,我们说说其中三个,分别是:个人SWOT分析;个人成就清单;分析激活动机的活动。我们分别来了解一下。

首先,个人SWOT分析。SWOT,是四个英文字母的首字母,S 代表优势,就是全面评估一下自己的优势在哪儿,这个优势包括你所有能动用的资源。

W 代表弱势,有优势肯定有弱势,发展出自己的优势,另一层意思也就是说自己会有其他方面的弱势。首先你要弄清楚自己真的不擅长干什么,你可千万别觉得自己哪儿哪儿都行,这是盲目自信的表现。

O 代表机遇,如果你现在去做你热爱的事情,有哪些机遇是可以抓住的?或者说做哪些事、认识哪些人、去哪个地方,可以让你做成这个事的几率更大一些,这些都是机遇。

T 代表风险,任何事都有风险。如果你失败了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这个后果是不是可以接受,如果风险太大或者失败了就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了,那最好就别做这个事了,孤注一掷的逆袭通常很有戏剧性,但是大多数时候结果都是比较惨的。所以风险管理也是一项必修课。

所以作者说,你应当把优势发挥在为了实现愿景而最常做的事情上。当你具备了相应的技能并且感到有意义时,心流就诞生了。相反,劣势是心流的敌人,所以,在创造愿景时,要谨防劣势的干扰。如果你缺乏完成某项活动的技能,但这项活动对实现你的愿景很重要,那么到最后,你只会感到焦虑和受挫。

其次,个人成就清单。找些白纸,列出你一生中最重要的成就,写下让你颇感自豪的事情,继续写下去,直到写了10件事。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让你回忆起你之前的成就,帮你提升自己的热情和自信。因为热情和自信对于个人愿景来说至关重要。

最后,分析激发动机的活动。分析激发动机的活动,有助于发现一些东西,当这些东西全都包含在你的个人愿景中时,这可以催生强大的内在动机。

比如,能力提升的活动,包括教育、技能提升、体育运动、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有效的休息方法等;创造遗产活动,可以是有形的遗产,比如房子,也可以是无形的传承,比如思想和价值观等等;也可以构建关系的活动。比如友谊,工作的业务关系等等;最后,自我2.0驱动的活动。也就是你可以为身边的人做出无私的行为,改进社会的活动,比如公益活动。

作者说,他写这本书就是一项涵盖了以上四种类型的活动。因为这本书提升了作者的写作能力,也传播了他的思想,还为他结识了新的朋友。

如何有效行动

前面我们说了,只有找到个人愿景才能帮助我们终结拖延。但作者说,没有个人愿景只是造成拖延的原因之一,而另一个原因就是缺乏纪律。也就是说,造成我们拖延的,是你无法说服你的身体去做你想做的事情。所以,我们必须要知道如何让自己行动起来,这也是我们必须要学会的技能。那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自我调节

什么是自我调节?迄今为止,对拖延症进行的最广泛的研究分析表明,我们拖延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无法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种能力,其学名是自我调节。而自我调节隐藏在我们的大脑当中。

书中的原话是这么说的:在数百万年的历史进程之中,我们的大脑不但体积变大了,而且发育出了新的部分。人类大脑最古老的部分是脑干,也被称为爬虫脑,它负责基本的反射与本能。后来,负责情绪的大脑边缘系统在我们的哺乳动物祖先中进化出来。很久很久以后,我们大脑中最年轻的部分出现了,它就是新皮质。新皮质负责理智与逻辑思维、计划以及语言。由于大脑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发育起来的,从更旧的边缘系统到较新的大脑皮质之间的连接,比相反方向的连接要多得多,也牢固得多。最终的结果是,我们的行为受情绪的影响要比受理智的影响大得多。因此,正是大脑这样的结构,使得人们如此不善于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理智的新皮质发出了命令,但是,更强大的情绪的边缘系统不服从。

所以,自我调节是有意识控制情绪的能力。这种能力发展得越好,你越会经常做你告诉自己要做的事情,也越能抵制诱惑。如此一来,你将会减少拖延。当然,并不是说我们要关闭情绪,而是说增强自我调节能力,你可以避免在情绪对你没有益处的情况下陷入情绪的陷阱,变成它的奴隶。那具体怎么办呢?

首先,补充认知资源。研究表明,认知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营养物质,尤其是葡萄糖等单糖。因此,为了补充你的自我调节能力,喝点新鲜果汁或者吃些水果是很好的办法。

另外一种补充方法是花些时间做一些不需要体力的活动。比如,步行五分钟。因此,你应当每天关掉手机几次,喝杯果汁,独自在街区散步。你花在这些活动上面的时间,将有助于补充你的认知资源,以便做更多需要自我调节的活动。定期补充你的认知资源,可以成倍地提高你的生产力。

自我决策瘫痪

我们对于一件事情拖延,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无法行动起来,你需要做的很多事情一开始是不愉快的。这会带来厌恶情绪,让我们的决策瘫痪,让我们做事拖延。即使理智告诉今天必须要把报告交了,但是消极情绪会让你继续拖延,让你再等等,说明天再交吧。

比如,你要写一本书。刚开始你可能会觉得很难,无法下笔,觉得工作量实在是太大的。但是换一个角度呢?那就是降低门槛,养成微习惯。微习惯就是强迫自己每天做微不足道的积极行为,“小得不可思议的一小步”,比如每天写2个段落,把“每天写3000字”缩减成每天50字,把“始终保持积极思考”缩减成每天想两件好事。 微习惯太小了,小到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它做好。因此,人们不会去抵触它,还经常会超额完成任务,我们的成就感也会随着飙升。把微习惯坚持下去,我们的内在潜能就会被全面开发,帮助我们实现心愿。

在这里建议大家阅读一下《微习惯》这本书,你会有不一样感悟。从小步骤开始,才能变成大行动。这样也会让你把这个习惯坚持下去,不怕半途而废,然后慢慢的养成新习惯。 除了习惯清单,另一个就是今日待办清单和所有待办事项,这两个我们一起来说。今日待办清单就是通过外部工具,把一部分注意力转移到大脑之外,减轻大脑的负担。把任务按照优先级一件件写在清单上,然后按照顺序逐个完成。

比如,把你需要做的工作记下来,完成一项以后划掉,接着完成下一项。老板雇用秘书来规划时间,本质上都是利用外部资源来分担注意力。 再比如,你是位外科医生,要组织一台大手术,就要按照手术的关键控制点列出一张清单,比如跟麻醉师沟通,要提前做好病人的术前教育,一旦发生意外应该怎么处理等等。

也就是说,今日待办清单可以帮助我们计划好每一天的任务,标记任务的优先级、截止时间以及完成任务的顺序。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减少决策瘫痪的出现频率。而所有待办清单就是说,你可以结合一些其他的工具一起使用,形成一个系统。比如,想法图、日历等等。

假设你正在写工作报告,突然领导找你说:“小王,我下周需要去XX公司跟客户对接一下项目进度,麻烦你帮我联系一下对方,看看对方下周什么时候有时间?”这个时候,你可以把领导临时交给你的工作写下来,以免你忘记。这么做其实就是帮你把临时的想法记下来,记下你要做的,但是不是现在必须要做的事情。

最后,作者提到了英雄主义的概念,其实作者所说的英雄主义,就是走出舒适区,做微小的行动。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微习惯,在这里我们就不再阐述了。所以,当你把这些工具运用好,你会发现,你的纪律会越来越强。

终结拖延 导图
终结拖延 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