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关重要的关系-读书笔记

来自楠悦读

里德·霍夫曼,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和牛津大学,是举世闻名的企业家、硅谷著名天使投资人之一,投资了数百家科技公司,投资案例包括 Facebook、Airbnb 等。他还在2013年入选了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前500名。

他是世界上最大的职业社交网LinkedIn合创人兼执行董事长。该网络会员突破两亿,且每1秒钟就有3名新会员注册。里德之前任PayPal执行副总裁兼创立理事。他还是著名的硅谷风险投资公司Greylock的合伙人,也是100多家技术公司,包括Facebook和Zynga的早期投资人。

本·卡斯诺瓦,优秀的企业家、作家。他曾经为《新闻周刊》撰稿,并在CNN、《早间秀》以及CNBC担任过嘉宾。他被《商业周刊》誉为“全美最棒的青年企业家”之一。

本书是一本关于职业生涯的书籍,教我们从商业策略的角度看待职业生涯,颠覆人们对职业生涯的传统认知。帮助我们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里,要怎样培养竞争优势,帮助我们制定有效的职业发展策略来应对未来,以及打造出长久且稳固的职场人际网络的方法。  


培养竞争优势

作者说,你要以企业家的心态去经营自己的职业生涯。那企业家心态是什么样的呢?首先,企业家必须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虽然每个企业家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情怀,但一个企业的存在不是因为自己的理想,而是市场有相关的需求,所以企业家必须能平衡自己的理想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我们的职业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你想发展得好,就必须能满足你客户的需要。你的客户就是你的上司,或者是你的雇主,你要为他们创造价值。

其次,现在的商业环境是产能严重过剩的,企业家必须要面对竞争,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还要采取正确的竞争战略。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也是异常激烈,比如,据统计2017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达到了749万,但针对于毕业生的岗位却远远没有这么多。就算是工作了许多年的人,自己也是可以被其他人取代的。

最后,现在是一个网络协同的时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哪怕是最优秀的企业也往往只在有限的领域里是擅长的,不擅长的方面要和别人合作。人们在职业道路上也不可能做到样样精通,也需要建立职场人际网络关系来互相帮助。所以,作者建议我们要用企业家的心态去经营自己的职业生涯。作者说,培养自己的竞争优势是一切策略的基础。那我们要怎样制定竞争策略呢?

确定自己的竞争优势

书中提供了一个方法,用三块拼图来组合出你的竞争优势。分别是你的资产、你的追求和价值观以及市场现状。首先,你的资产,就是指你已经拥有的东西。资产分成两类,一类是软资产,比如你掌握的知识、技能、人际关系、个人品牌等等。虽然软资产不能直接兑换成金钱,但是在职业生涯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还有一类是硬资产,就是那些你拥有的物质上的东西。

比如,你的房产、你的银行存款等等,这些也很重要,千万别小看这些。当你可以不用为生计发愁了,就可以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去学习一门新技能,或者加入一家眼前收入很低,但是很有前景的创业公司,硬资产雄厚的人就有条件去选择这样的机会。相比那些必须靠工资养家糊口的人,在这一点上就有竞争优势了。

你的追求和价值观

培养竞争优势要先了解自己。想一想你的梦想是什么呢?你最想做什么样的工作?最能激发你激情的是什么?你认为职业生涯中什么更重要呢?更看重个人成长还是收入呢?有哪些原则对你来说是不可妥协的?

市场现实

即便你的资产雄厚,并且有远大的理想抱负,但这并不表示你就能拥有一个理想的工作了,因为如果没有人愿意雇佣你,你的梦想就是一个空中楼阁。就像企业家推出一款产品一样,产品再好,功能再强大,如果消费者不认可,也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打造竞争优势,还要考虑市场的需求是怎样的。市场有可能是你的雇主、你的上司、你想进入的行业等等。想一想他们的需求是什么?未来的趋势是怎样的?竞争状况是怎样的?供需关系是怎样的?然后我们需要把这三块拼图拼接到一起,发挥出自己的竞争优势。你可以联系到你的市场现实,列出你的主要资产,再列出你的追求和价值观。看看怎样的组合才能让自己更有竞争优势呢?

比如,你是一个音乐类App的产品经理,虽然自己技术水平不突出,而且从业经验也不够丰富,但是自己在美国长大,精通英语,是一名音乐发烧友,而且对西方音乐了如指掌。假如这些是你的三块拼图,你可以这样突出自己的竞争优势:相比其他音乐 App 的产品经理,我更懂音乐,并且非常熟悉欧美音乐市场。因为我精通英语,所以我更擅长和美国的版权公司沟通。这样你就比其他竞争者更有优势了。

这三块拼图的形状和大小是会随着时间不断地产生变化的,所以要定期评估,尤其是在职业转折点,要把自己这三块拼图的碎片重新整合起来,重新在市场上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制定职业规划

我们在书中经常可以看到,制定职业规划,可以先设定人生的终极目标,把它拆分成10年、5年、3年、1年的目标,再按计划来实现每个目标。有些目标按照这些方法是可以的,比如学习一门技能、或者完成一个减肥计划,这些都是不怎么受外界环境影响,自己就可以实现的。但是运用这些方法给自己进行职业规划的时候,却没什么用,而且会带来很大的误导。

为什么呢?首先,这样的理念是假定世界是静止不变的,只有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才有效。其次,这样的理念会假定我们能够轻松、准确无误地认识自己。最后,你可能的确非常热爱某些职业,但不表示一定有人会雇用你。所以如果一个人都不能养活自己,也就没法在职业道路中走多远了。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作者建议两者兼顾,追求理想也要考虑市场,制定长远的计划,更要随机应变。具体来说,作者提供了A、B、Z三种计划。

A计划

A计划就是你现在的工作,或者一开始就想从事的职业,目的是要将你的竞争优势发挥出来。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职业上获得成功的人,现在干的事儿往往都不是自己最初设计好的。

比如,本书作者里德·霍夫曼,是领英的创始人,他最开始的A计划是想做一名学者,后来机缘巧合进入了苹果公司做了一名工程师,现在是成功的企业家和投资人。

B计划

B计划就是一个变通的替代计划,如果A计划行不通,或者遇到了更好的机会,就要启动B计划了。

比如,Facebook 的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最初她的A计划是在世界银行工作,在印度帮助那些弱势群体。两年之后她就转入了B计划,考入了哈佛商学院获得了 MBA 学位,进入了麦肯锡工作一年。她意识到这个道路不太适合自己,又进入了一个新的B计划,去了华盛顿,成为了美国当时的财政部长拉里·萨默斯的首席幕僚。随后她又有了一个机会进入了 Google 公司,工作了6年以后,她又被马克·扎克伯格邀请到 Facebook 担任首席运营官。

她的职业轨迹,就颠覆了传统的职业规划理念。桑德伯格没有按照一个发展计划一条道走到黑,她一旦发现了更好的机会,便会深思熟虑,然后抓住新的机会。进入一个新领域之后,B计划就变成了新的A计划,保持在A计划和B计划之间不断地切换才走到了今天。所以,今天的职场环境里,不要一条道跑到黑,好好工作也要抬头看路,时机到了就要及时调整方向。

那应该往哪调整呢?要往不同但是有关联的方向调整。比如有些企业家可以转型做投资人,在一个领域里积累久了可以做咨询顾问等等。那么,怎么向B计划调整呢?作者说,最好的调整方式还是从兼职开始。比如说你一直想开一家咖啡馆,那么你可以先去咖啡馆打工,边做边学习,看看别人是怎么经营的。这样能检验你的B计划是否可行,也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Z计划

Z计划就是你的退路,是职业生涯的救生艇。如果遇到了重大的失败,所有的计划都泡汤了,这个时候就要启动Z计划了。比如,一个人创业失败了,也没法回到原来的企业里上班了,但他在北京还有3处房子,收房租也可以养家糊口,这个就是他的Z计划了。所以要先想清楚,最糟糕的情况是什么?如果最坏的情况发生了,我的救生艇是什么?在积极地进行A计划和B计划的时候,也要安排一个退路。告诉自己“如果失败了,大不了我还可能去开出租车或者卖早点,肯定饿不死。”有这样的底气,才能积极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就不会瞻前顾后了。

那么我们要给自己做多远的规划呢?作者说只要做好提前两步的打算就可以了。比如你刚刚大学毕业,想进入投资公司工作,最终目标是要做到合伙人的位置。那么首先要想的是怎样进入一家合适的公司,然后是怎样在这个行业里能干下去。先把这两个问题解决了,不用想太远。因为环境变化太快,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做长远的计划用处不大。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职业计划的时候,作者建议我们要将学习放在首位。不要更多的关注眼前的利益忽略了自我提升。

建立人际关系

在职场上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就算你很有能力,也有很好的策略,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很难获得成功。没有哪个人不需要团队合作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作者说,我们的职场人际关系大体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强连接、同盟、弱连接。连接就是你常常打交道的、和你最熟的人,比如你的同事,你的家人。同盟关系是和你有共同的利益的人,比如你的客户、供应商、事业合作伙伴等等。弱连接就是那些彼此之间很友好,但是不常见面,还没有那么熟悉的人。比如你在某个场合认识的新朋友,你们彼此的印象都不错,换了名片也加了微信,但很少联系。但记住和自己在同一个圈子里的人由于大家的朋友都比较类似,这个小圈子会限制自己,反而那些在你圈子之外的人能开阔你的视野,能带来新的机会,所以要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去关注弱连接关系。

维护弱连接关系

那么应该怎样维护弱连接关系呢?能为别人着想,经常主动帮助别人。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先去了解别人,去想想别人最关心的是什么?最近遇到了什么难题?他的兴趣爱好是什么?想清楚这些,我就可以在小事上入手,比如你在网上看到了对别人有价值的文章,就可以随手转发给别人。或者成为别人的桥梁,主动地帮别人介绍关系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比如,设立一个交友基金,用这笔钱来支付维护关系的开销,经常约人一起喝杯咖啡、请别人吃个饭、举办个活动邀请人来参加等等。

维护人际关系

那么我们怎么维护那么多人际关系呢?作者说,可以通过扩展第二层关系、第三层关系的方式来扩大社交圈。第一层关系就是你直接认识的人,第二层关系就是你朋友的朋友,第三层关系就是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如果你想扩展第二层和第三层的关系,最好的方式是让你的朋友帮你引荐。

比如,可以组织一个活动,让朋友带自己的朋友来一起参加。但要注意,千万别要了别人的电话就冷不丁地打过去,这样会很尴尬。如果你是因为有事相求而要去认识别人,最好先花一些时间做做功课。比如先去了解下这个人的需要,想想自己能够为他做些什么,至少先找到你们之间重要的共同利益点,剩下的事就好办多了。这样对方就不会觉得和你认识是在浪费时间,因为你也在为对方输出价值。

社交圈越来越大了,怎样才能管理好呢?作者建议我们要定期评估和反馈。比如你可以画一张人际关系结构图,看看你都有哪些类型的朋友,你最经常接触哪些人?有多少同盟关系?有多少不同的圈子?最近一个月有没有认识到新朋友?有哪些关系要加强一些?要减少和哪些关系的来往呢?这些都要定期评估和调整。假如你发现自己一个月都没有为别人介绍新朋友,或者自己也没有主动去认识一些新朋友,那么你就需要适当的调整了。


至关重要的关系 导图
至关重要的关系 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