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契此

来自楠悦读

作者:契此
朝代: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
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
(此首又见《石仓历代诗选》卷一一一。
)。

是非憎爱多世偏多,子细思量奈我何。
宽却肚肠须(《布袋和尚传》、《明州岳林寺志》作“皮常”)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明州岳林寺志》作“放开笑中暗消磨”,《布袋和尚传》“笑口”作“泆日”,似误。
)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
若能了此心头事(《布袋和尚传》、《明州岳林寺志》作“能使此心无絓碍”),自然证得六波罗。

我有一布袋,虚空无罣碍。
展(《布袋和尚传》作“打”)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吾有三宝堂,里空(《明州岳林寺志》作“有”)无色相。
不高亦不低,无遮亦无障。
学者体不如,求者难得样。
智慧(《布袋和尚传》作“者”)解安排,千中(《布袋和尚传》、《明州岳林寺志》作“古”)无一匠。
四门四果生,十方尽供养。

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
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
无一滴灰泥(《布袋和尚传》作“无一块泥土”),无一点彩色。
人画画不成。
贼偷偷不得。
体相本自然,清净非拂拭(《布袋和尚传》作“常皎洁”)。
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
(以上四首均见《五灯会元》卷二、《明州定应大师布袋和尚传》、《明州岳林寺志》〖清戴明琮撰〗卷三。
)。

[手](牛)(从《明州岳林寺志》改)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稻,退步(《明州岳林寺志》作“后”)原来是向前。

由贪沦堕世波中,拾却贪嗔礼大雄。
直截凡情无所得,圆明寂照汝心宗。

奔南走北欲何为?百岁光阴顷刻衰。
自性灵知须急悟,莫教平地陷风雷。

趣利求名空自忙,利名二字陷人坑。
疾须返照娘生面,一片灵心是觉王。

圆觉灵明超太虚,目前万物不差殊。
十方法界都包尽,惟有真如也太迂。

汝心即正(《明州岳林寺志》作“圣”)智,何须问次第。
圣凡都不到,空花映日飞。

十一

关非内外绝中央,禅思宏深体大方。

十二

肩挑[日](明)(从《明州岳林寺志》改)月横街去,把定乾坤莫放渠。
遇圣遇凡俱坐断,寂光胜地可安居。

十三

无生无死佛家风,不堕古今莫定踪。
触处圆明常湛寂,龙华鸡足两无从。

十四

碧水映孤峰,寒潭迎皎月。
尔我不知宗,须弥足底越。

十五

汝水若还清,汝身被水溺。
汝柴若还燥,汝身被火燎。
燎溺病同途,大梦原未觉。
汝能鞭起悬,空灵觉心反。
覆看渠非深,奥神光独耀。
性真常现成,公案方知道。
便能稳坐毗卢,顶上吹清调。
(以上十一首,均见《卍续藏经》本《明州定应大师布袋和尚传》附元释广如撰《布袋和尚后序》。
除“圆觉灵明超太虚”、“关非内外绝中央”、“汝水若还清”三首外的八首,又见于《明州岳林寺志》卷三。

十六

白屋安贫终暂计,夕阳归路岂知还?莲花佛国深深处,出世芳踪不可攀。
(《奉化县补义志》卷三。
)(按:《明州岳林寺志》六卷,奉化戴明琮撰成于康熙二十六年。
《奉化县补义志》十卷,民国元年蒋尧裳撰。
二书均藏于奉化县文物室,承张靖龙同志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