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契此
一鉢千家飯,孤身萬里遊。
青目覩人少,問路白雲頭。
(此首又見《石倉歷代詩選》卷一一一。
)。
一
是非憎愛多世偏多,子細思量奈我何。
寬卻肚腸須(《布袋和尚傳》、《明州岳林寺志》作「皮常」)忍辱,豁開心地任從他(《明州岳林寺志》作「放開笑中暗消磨」,《布袋和尚傳》「笑口」作「泆日」,似誤。
)若逢知己須依分,縱遇冤家也共和。
若能了此心頭事(《布袋和尚傳》、《明州岳林寺志》作「能使此心無絓礙」),自然證得六波羅。
二
我有一布袋,虛空無罣礙。
展(《布袋和尚傳》作「打」)開遍十方,入時觀自在。
。
三
吾有三寶堂,裏空(《明州岳林寺志》作「有」)無色相。
不高亦不低,無遮亦無障。
學者體不如,求者難得樣。
智慧(《布袋和尚傳》作「者」)解安排,千中(《布袋和尚傳》、《明州岳林寺志》作「古」)無一匠。
四門四果生,十方盡供養。
四
吾有一軀佛,世人皆不識。
不塑亦不裝,不雕亦不刻。
無一滴灰泥(《布袋和尚傳》作「無一塊泥土」),無一點彩色。
人畫畫不成。
賊偷偷不得。
體相本自然,清淨非拂拭(《布袋和尚傳》作「常皎潔」)。
雖然是一軀,分身千百億。
(以上四首均見《五燈會元》卷二、《明州定應大師布袋和尚傳》、《明州岳林寺志》〖清戴明琮撰〗卷三。
)。
五
[手](牛)(從《明州岳林寺志》改)捏青苗種福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淨方成稻,退步(《明州岳林寺志》作「後」)原來是向前。
六
由貪淪墮世波中,拾卻貪嗔禮大雄。
直截凡情無所得,圓明寂照汝心宗。
七
奔南走北欲何爲?百歲光陰頃刻衰。
自性靈知須急悟,莫教平地陷風雷。
八
趣利求名空自忙,利名二字陷人坑。
疾須返照娘生面,一片靈心是覺王。
九
圓覺靈明超太虛,目前萬物不差殊。
十方法界都包盡,惟有真如也太迂。
十
汝心即正(《明州岳林寺志》作「聖」)智,何須問次第。
聖凡都不到,空花映日飛。
十一
關非內外絕中央,禪思宏深體大方。
十二
肩挑[日](明)(從《明州岳林寺志》改)月橫街去,把定乾坤莫放渠。
遇聖遇凡俱坐斷,寂光勝地可安居。
十三
無生無死佛家風,不墮古今莫定蹤。
觸處圓明常湛寂,龍華雞足兩無從。
十四
碧水映孤峰,寒潭迎皎月。
爾我不知宗,須彌足底越。
。
十五
汝水若還清,汝身被水溺。
汝柴若還燥,汝身被火燎。
燎溺病同途,大夢原未覺。
汝能鞭起懸,空靈覺心反。
覆看渠非深,奧神光獨耀。
性真常現成,公案方知道。
便能穩坐毗盧,頂上吹清調。
(以上十一首,均見《卍續藏經》本《明州定應大師布袋和尚傳》附元釋廣如撰《布袋和尚後序》。
除「圓覺靈明超太虛」、「關非內外絕中央」、「汝水若還清」三首外的八首,又見於《明州岳林寺志》卷三。
十六
白屋安貧終暫計,夕陽歸路豈知還?蓮花佛國深深處,出世芳蹤不可攀。
(《奉化縣補義志》卷三。
)(按:《明州岳林寺志》六卷,奉化戴明琮撰成於康熙二十六年。
《奉化縣補義志》十卷,民國元年蔣堯裳撰。
二書均藏於奉化縣文物室,承張靖龍同志錄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