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无名氏
月知溪静寻常入,云爱山高且暮归。
风吹帆席随云卷,鸟压花枝覆水低。
匹马路傍乘月别,孤帆波上入云飞。
蹴踘场边芳草短,秋千树下落花多。
看树只愁花落尽,听莺不觉马行迟。
携樽藉草情无极,对水看云兴有馀。
文战不曾眉得白,酒醖长觉面先红。
风里一声天上落,世人皆向五云看。
仙花又别三千岁,暮雨已迷十二峯。
满枝带露将何似,曾见琼楼素面啼。
翠叶偃风如翦彩,红花含露似啼妆。
青萝带雾依松古,绿竹含烟泛水光。
书吏优游山色里,琴堂闲冷水声中。
钟鸣月下长洲苑,露湿残花鸟乱啼。
花攒屋上红珠颗,笋满篱根紫玉簪。
花舞野塘铺地锦,鸟鸣江树送春声。
一
富从[升](昇)合起,贫从不计来。
二
不知何处在?惆怅望东西。
三
为君报此训,世上求名利。
四
上有千年树,下有百年人。
五
流水何年尽,青山卷几□。
六
言满天下无口过。
七
罗纲之鸟,悔不高飞。
八
人生壹世,草生壹时。
(以上均录自《考古学报》一九八○年第一期刊长沙巿文化局文物组撰《唐代长沙铜官窑址调查》。
)(按:唐代长沙铜窑窑址,在今长沙市望城县铜官镇至石渚湖一带。
长沙市文化局于一九七四年至一九七八年间加以发掘调查,得器物二千馀件。
以上所录各诗,均题于器物之上,多写于壸嘴或盘碗内底。
其中六言诗一首,为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中四句,即韦承庆《南行别弟》诗。
二诗已收入《全唐诗》。
)(另有俗语若干条,未录。
同时所出有纪年之器物凡三件,录如次:“元和三年四月卅日造印子由子宰记。
”“大中玖年正月廿八日书记。
”“大中拾年拾日参造鼓价。
”)。
一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见《宗镜录》卷二六引昔人诗。
)。
二
书空翘足睡,路险侧身行。
(见《桂苑丛谈》引先达诗。
)。
三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见《唐子西文录》引。
)。
四
隔帘歌已俊,对坐貌弥精。
(见《东坡题跋》卷二、《仇池笔记》卷上。
)(按:此二句见于苏子美家藏张长史书,苏轼以为亚栖之流作。
)。
一
风花无定影,露竹有馀清。
二
映浦树疑浮,入云峰似灭(一作“截”)(以上二联为形似体)。
三
四邻不相识,自然成掩扉。
(此为情理体)。
四
隐隐山分地,沧沧海接天。
(此为直置体)。
五
侵云蹀征骑,带月倚雕弓。
六
舒(一作“野”)桃临远骑,垂柳映连营。
(以上联为映带体)。
七
月光随浪动,山影逐波流。
(此为飞动体)。
八
歌前日照梁,舞处尘生袜。
九
泛色松烟举,凝花菊露滋。
(以上二联为婉转体)。
十
寒葭凝露色,落叶动秋声。
(此为清切体)。
十一
青田未矫翰,丹穴欲乘风(一作“凤”)。
十二
曲沼疏秋盖,长林卷夏帷。
十三
积翠彻(王利器疑当作“澈”)深潭,舒丹明浅濑。
(以上三联为菁华体)(以上十三联均见《文镜秘府论》地卷《十体》引崔融《唐朝新定诗格》)(按:《十体》节共引诗二十一题,今可查知作者之作凡八题,分属宋鲍照、齐王融、梁戴暠、陈江总、隋杨广、孔德绍、虞世基、唐崔信明。
不知作者之作凡十三联,当为六朝至初唐人所作,惜已无从甄辨。
)。
一
夜闻木叶落,疑是洞庭秋。
二
竹声先知秋。
三
绿(一作“流”)水溢金塘。
一
渭滨迎宰相。
二
树荫逢歇马,鱼潭见洗船。
三
隔花遥劝酒,就水更移床。
(以上均为文赘诗)。
三春花发惟樗树,二月鶑啼是老鸦。
啼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文章却似呼延赞,风貌全同富相公。
其一
宪州浑如枉死市,岢岚仿佛似阳间。
其二
鸡足斜分三道水,蛇腰慢转一条街。
其三
沙堆套里三条路,石炭烟中两座城。
其四
土洞里头行十日,山棚上面住三年。
浮云有意藏山顶,流水无声入稻田。
古木微风时起籁,诸峰落日尽藏烟。
其一
一色楼台三十里,不知何处觅孤山。
其二
地下若逢秦相国,也应不说到沅湘。
楚国封疆六千里,荆门岩峦十二碚。
城边一水抱城流,城外群山拥郡楼。
天涯亭下有龙窟,林冶山头出碎金。
不到施黔不见山。
但看建德安民榜,即是虚翁德政碑。
鸟鸣深夜岂知形,彻晓音喧响更清。
祖来产业分兄弟,身后诗书遗子孙。
赢得儿童叫夫子,可怜名位只都官。
众鸟不喜亦不悲,又复别寻高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