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书笔记

来自楠悦读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戈夫曼将戏剧比拟引入社会学分析,用戏剧表演的框架来理解社会机构,即拟剧论。也就是说,戈夫曼将人们的日常活动对应到舞台上各种角色的行为中,把人生看成一场场演出,把人际交往看成配合演出或者识破演出。

在这种新视角下,我们看待社会生活,看待自身和他人,会转换为新的视角,对现实有抽离感,看眼前的事就像看一场戏,烦恼的时候我们能豁达,狂喜的时候我们能冷静,不适的时候能自我开解,更好地全盘考虑,审时度势,趋利避害。

如何处理我与环境的问题

戈夫曼认为人人都是表演者,那么一群表演者在一起完成一个共同的表演任务并且相互配合,就称之为剧班。一个团队是一个剧班,以上下级为例,不管在办公室你们的关系有多亲密,在外人面前,下属要为上司拉开椅子,表现得毕恭毕敬,上司说了一个说过一百遍的笑话,下属仍然要配合大笑。谈判的时候,团队要么就提前做好沟通、想好如何应对,要么凭经验、凭默契,有的唱红脸,有的唱白脸,有的算账,有的拿主意。因为拥有共同的利益,一致就变成了剧班的关键词,立场一致、口径一致,剧班共同拥有并保守那些泄露了就会使表演失败的秘密。

剧班论

戈夫曼的研究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剧班和舞台的剧班一样,也有角色之分,剧班的角色和现实生活中的角色对应,有主角、配角、导演、告密者、托儿、中间人、无足轻重者、专家、同行等等。

比如,我们通常从一个团队开会的时候,人们发言的内容、发言的顺序,从他们的服饰、座次就能分辨出谁是主角,谁是一个集体中的小透明。剧班内部有人在表演,有人就要回应表演。而剧班和剧班之间会产生互动,同时一个剧班在表演的时候,另一个剧班也会回应性地表演。比如,谈判的时候,对垒的两个团队就是剧班和剧班;饭局中,主人团队和被招待的客人团队,也是剧班和剧班。

戈夫曼表示,作为单个表演者,我们会根据利益和情境随时加入不同的剧班。戈夫曼在书中讲了一个陆军中尉的例子。在某种情况下,中尉会和所有的军官密切配合,而与所有士兵对立;而在另一些场合,他又会与下级军官密切配合,一起为在场的上级军官们表演。

现实点说,如果你是一个单位的中层,你会代表你所属的小团队向上级提出诉求,你现在就是小团队那个剧班的代表;你也可能代表上级向团队里的各个成员宣布决定,提出要求,进行奖惩,这时你其实就是加入了和上级利益一致的剧班。

融入环境

戈夫曼提出的角色论、剧班论,能解决我们初入职场,进入一个新环境时的心理落差。

比如,我之前的同学家境优越,作为天之骄女的她曾经在一个奢侈品品牌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她总会遇到刁难她的客户,还必须做着繁琐枯燥,累死人的工作。后来她因为无法忍受这些辞职了。

但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可能她就不会辞职了。这个时候她的角色就是一个服务者,是一个柜员。她扮演的只是你的职位相应的角色,你的遭遇只是你角色的遭遇,如果这样想,心中的不适,现实与理想的落差自然会缓和些。

还有很多即便在一个环境、一个集体中待得很久了,还是会觉得自己不够合群,越来越社恐。其实如果你带着角色论、剧班论的意识,能清醒地判断你在一个集体剧班中的角色是什么,恐惧的心理就会减少很多,因为你只要完成你的演出任务就可以了。

如何处理我与他人的问题

我们如何辨别一个人是我的朋友,还是我的敌人?他对我好,他有没有骗我?他真的像他表现的那么好吗?戈夫曼认为人人都在表演,表演分为两种:一种是不知道自己在表演,即真情流露,真诚的表演;另一种就是真的演,知道自己在表演,自觉地表演,故意在表演,这叫玩世不恭的表演。

暂时抛开道德的争议,一个高明的表演者如果掌握了精准的表演符号,很难让人分辨是真诚的表演,还是玩世不恭的表演。那么什么是精准的表演符号呢?

戈夫曼举例说,一个姑娘的室友,会从她接电话的次数来判断这位姑娘受欢迎的程度,于是这个姑娘可能就会故意安排人给她打电话,为的是在周围的人心中造成一种印象——她很受欢迎。“频繁接电话”就是受欢迎的表演符号。

我们在职场也经常见到这样的例子,下属诚惶诚恐对待上司,见到上司就点头哈腰,上司说是他从来不说不,上司指东他从来不往西,“点头哈腰,听令而行”就是这个下属表现出来的听话,事实上与他是否对上司忠心、认可根本没有关系。

以上的表演我们很难从外观分辨出对方是真诚的,还是玩世不恭的,也就是说,一个人是不是真的受欢迎,是不是真的自律听话,我们其实并不清楚。

那怎么识别一个人的信用呢?戈夫曼说有表演就一定有破绽,一个人演得再好,他在表演过程中也有难以控制的行为,这难以控制的行为就是他的破绽。

比如,一位太太在接受客人对食物的赞美时,会注意这位客人举起叉子或汤勺送到嘴里的动作、速度,他把食物送到嘴里是不是很急切,咽下食物是不是显得享受,用这些来标记、对照客人所表现出的赞美是不是真实。

一个人站在我们面前,他表现得很好,可是我们根本不能分清楚他是不是在演,他是敌还是友,所以戈夫曼提出了前台后台理论,他认为一个人表现出来的样子像舞台的前台,他真实的样子像舞台背后的后台。我们要学会建立自己的后台监察体系。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见识、经历、经验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方式,透过前台监察后台。

比如,一位女记者三十岁了,未婚,是真正的大龄未婚女青年,她的本职工作是做调查记者,戳破别人的骗局是她的职业本能。她刚刚过完三十岁生日,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钻石王老五”,一切好得都不像真的,“钻石王老五”对她一见钟情,一个月之内就向她求婚。女记者下了本城排名前三的男性同城交友软件,在一个豪华包厢里,男士再次启动向她求婚的程序时,女记者通过摇一摇,果然男性同城交友软件的第一个,就摇上了对面这位对她一脸赤诚、正在向她求婚的男士。出于安全考虑,女记者没有当场戳破骗局,但是她成功地用自己的后台监察体系避免了一场骗婚。

我们可以通过对对方破绽、崩溃的表演,识别出一个人的真假。那是不是每一次别人在演,我都要去揭穿他、采取行动呢?不一定。对于关乎我们利益的事、生死存亡的事,当然要旗帜鲜明地去揭穿,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识别了一个人的信用,只是为了决定我们的下一步动作——是配合他表演,给他接戏,做托还是做个乖巧观众。

什么是乖巧观众?在戈夫曼的语境里,在社会互动中,如果对方的表演不是很成功,出现了一些让演员尴尬的情况,一般参与互动的人会给对方留点面子,故意装作没看到,在我们的中国文化中经常说 “难得糊涂”“看破不说破”,指的就是这种智慧。

戈夫曼认为人人都是表演者,表演就一定会有破绽,破绽到极致就是表演崩溃,我们面对别人的表演,要有留心对方破绽的意识,切不可别人表现出是什么样,你就全然相信,要建立一套自己的后台监察体系。鉴别完别人的演,对于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一定要警醒;对于无关紧要的,视情况决定配合对方做补救表演,还是当托儿或是乖巧观众。

如何处理我与爱人的问题

怎样让我喜欢的人也喜欢我呢?戈夫曼认为,我们给别人的印象是可以管理的。作为表演者的我们,我们的前台是面向观众的那部分,是示人的,是化好妆、想好台词、筹谋过,甚至排练过大部分行为的,简而言之加了美颜滤镜的。

印象管理

前台一般包含两个基本要素:

第一,舞台设置。它是某一特定表演进行的地方、个人形象展示的特定场所。进入到这种实体背景,表演者就会自然焕发出在特定舞台中角色所呈现出的气质,变成那个理想化、社会化的自我。比如扮演学生角色需要的教室,扮演医生角色需要的诊所,扮演法官需要的法庭,扮演白领需要的办公室、写字楼。

一般来说,表演者在固定的舞台设置中进行表演,当表演者离开舞台设置时,也就结束了表演,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观众的时候,我们的面目会不一样。

第二,个人前台,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的外表举止。外表是用来表明我的社会属性,即身份的。举止就是言谈方式,包括面部表情,躯体姿态等。

后台与前台相对,轻易是不示人的。在后台,我们是可以得到放松和休息的,暂时脱下我们理想化的面具,宣泄情绪,为前台的表演做准备。

在戈夫曼看来,在人际互动中,表演者通过管理自己的行动,在特定的观众面前,呈现出自己期望中的角色,就是印象管。进行印象管理的时候,人们常常会努力运用各种符号为自己打上标签,再通过卖力地表演树立自己的形象。

戈夫曼将人们进行印象管理的方式,也就是怎么演,分成了几种:

第一种就是理想化表演。也就是说人们尽可能充分展示自己理想化的形象,不可避免地要在演出中隐藏某些东西

第二种是误解表演。即使别人产生错觉,得到假印象的表演,像富人装穷,穷人装富,流氓扮演绅士。

第三种是神秘化表演。即在表演中,演员和观众间要保持一定距离,角色隔离的目的是避免双方相互能看到对方后台的行为,观众越不了解这个演员的底细,越会产生敬畏、惊奇的心理,观众对演员的表演就更加深刻。

戈夫曼认为,其实我们对一个人越是熟悉,就越是容易产生轻视的感觉,所以在一些西方国家的军队当中,军官和士兵不能在同一个食堂用餐,相互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以防相互之间太熟悉了,将来打起仗来,士兵可能不听命令。

第四种是补救表演。补救表演是用来应付一些意外情况的,就是表演崩溃了,我演砸了,我该怎么办。

让我喜欢的人也喜欢我

首先要学会表达动作,对感情才能表达到位。戈夫曼针对爱情专门表述过,一个玩世不恭的男人为了使女人相信他的爱是真诚的,可能会有意识地表现出手足无措。但是一个真诚的爱人表现的手足无措,则可能是不自觉的、自发的。“自然的手足无措”就是爱情的表演符号。

其次,学会表现,打造成对方喜欢的样子,才能让你喜欢的人也喜欢你。既然印象是可以管理的,我们可以仔细研究,我喜欢的那个人,他喜欢什么样的异性呢?

暗恋一个相对陌生的人,我们可以通过经验判断,人们对理想异性普遍的要求是什么。比如说你总要打扮得漂亮点,总要显得得体些。而暗恋一个相对熟悉的人,可以通过我们对对方的了解观察,判断他喜欢的异性有什么特征。

在表达和表现中,我们可以适时用上印象管理的四种表演形式:呈现出理想化的你,是理想化表演;你可以故意不理人,显得很难亲近,引起对方的兴趣,是神秘化表演;你出其不意地出现在爱人面前,之前不打招呼,甚至故意表示我还在外地,让他感到惊喜,这是误解化表演;如果你做了什么事,显示出你的不足,就要随时随地做补救表演。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导图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