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的原理-读书笔记

来自楠悦读

马修·威尔科克斯,博达大桥广告公司(FCB)决策制定研究所的创立者和执行常委。博达大桥广告公司(FCB)是世界最早的广告公司之一,也是全球最早上市的广告公司之一,决策制定研究所是其中一个非常独特的机构,它把研究人类行为和人们如何做 选择的科学新发现拓展应用于市场营销实践中。


作者在书里总结了自己25年的广告和营销从业经验,以及半个世纪以来人类行为和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揭秘营销的本质以及如何刺激大脑做出决策。


营销的本质是什么

作者说,营销的本质是影响选择。很多人认为,营销的本质是塑造品牌,占据消费者的心智,让他们想买东西的时候,第一时间想起自己的品牌,这也叫做“品牌方针”。但是作者认为,营销的本质是使事情变得直观,让别人轻易就能选择你的商品和服务,而不是一味地通过塑造品牌去卖商品,应该坚持“大脑方针”。那么这两个方针有什么不同呢?

传统营销中使用的品牌方针,就是思考用户的需求、品牌的价值和商品的优势,用多样化的方法来说服目标客户。简单来说,就是想尽办法找到用户喜欢什么,再看看我们自己的商品有什么好的地方,能够迎合他们的喜好。但要知道让这些不同的消费者做出相同的决策,简直是不可能,毕竟每个人的性格不同爱好也不同。另一方面,一项研究显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在逐渐降低,品牌的重要性也在逐渐降低,品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在下降。那应该怎么办呢?作者提出了大脑方针的营销思路。大脑方针就是从大脑做决策的过程出发,去研究怎么影响消费者的每一次选择。作者认为,每一次营销行为都是一次影响选择的过程。

比如,你走进一家超市,你会做出很多种选择。看到货架上种类繁多的商品,你被其中一件商品吸引拿起它是一种选择,把它放在购物车里准备买下它是一种选择,回家后你用了它是一种选择,用完了再去超市时你还想买它是进一步的选择,看到朋友,你向朋友推荐了它是另一种选择。营销就是要这样一步一步影响消费者的选择,而消费只是其中一个动作。

作者把正在做选择或已经做出选择的人称为“选择者”。这些选择者有着同样的大脑结构和同样的决策选择系统。所以,营销最核心的工作,并不是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去塑造品牌,而是要从影响选择出发,通过不同方法刺激消费者做出有利于自己品牌的选择。

如何做出有利于品牌的选择

那么,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刺激大脑做出有利于品牌的选择呢?作者在书里给出了11个方法,我们简单说说其中3种。

成为用户心里的“老熟人”

我们的大脑只关注记忆中最容易获取的信息,过滤其他信息,简单来讲就是选择熟悉的、能识别的东西。熟悉意味着安全,而安全让人感觉良好。让产品在消费者生活中也扮演这样一个老熟人的角色,就可以增加消费者选择该产品的概率。这个概念提出来以后,在营销界引起了很多反对的声音。在营销界,创造惊喜和新奇,是大部分营销人所追求的目标,甚至很多人认为没有创新的营销不叫真正的营销。但作者认为,利用同样的广告创造熟悉度让消费者记住更为有效。

比如,如果我问:“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什么?”你的脑海里会不会立即浮现出“脑白金”这三个字呢?这个词在你的生活中重复太多次了,你根本不用刻意、费力地记忆它,你只是经常看到、听到它而已。 再比如,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等等。你的大脑会习惯性地选择熟悉的、能识别的东西来记忆。所以,每当想到送礼时,大脑会下意识地给出答案,做出选择。

那如果按照大脑容易识别熟悉信息的说法,那是不是所有广告不需要创新呢?并不是这样,熟悉度会引起我们关注,令人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新奇可以让我们持续关注。也就是说,先利用熟悉吸引,再用惊喜和新奇让消费者再次选择。

比如,作者与游戏公司合作的15年中发现,一款游戏要让人们持续玩下去,先要让玩家熟悉,在熟悉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些具有挑战,或是制造惊喜的想法就可以了。比如在你通过了几关后,有些游戏会开启隐藏关卡,通过这个隐藏关卡,你就可以跳过3个普通关卡直接晋级。这种小惊喜经常让游戏玩家停不下来,只要通过了一次隐藏关卡快速晋级后,他会继续玩下去并期待下一次惊喜。为什么要制造惊喜呢?因为惊喜的力量不但能吸引我们注意力,还会让大脑将惊喜当成是奖励。

前景理论

当大脑发现即将缺失一样东西时,会迅速做出避免缺失的决策,这种通过考虑损失和保存所得的决策行为叫做“前景理论”。前景理论的一个表现,叫做损失厌恶,也就是我们特别讨厌损失,不愿放弃已经得到的东西,比如,这两天的东京奥运会上,运动员在输球后,那种输掉的感觉要比获胜的时候强两倍。利用大脑害怕失去的本能,我们可以制造稀缺感,从而驱动消费者的各种行为。

比如,一家品牌咨询公司采用订阅模式为用户提供一个月的咨询服务,如果用户订阅了公司的服务,就会获得大量积分可以用来兑换礼品,但是如果中途取消,那所有还没用的服务以及累积的积分就都用不上了。作者说,这种做法对于公司来说非常聪明,因为从逻辑上说,如果用户不怎么需要这样的服务,不管公司用什么手段让他们订阅,一旦订阅之后,就会累积很多服务用不了,但是如果中途取消呢,之前累积的可以用来换购礼物的积分就都没了。所以,这家公司的服务只要订出去,就很少有人中途取消。

尽管人们希望获得新东西,但他们真的非常讨厌失去。稀缺的力量非常强大。它利用了生怕错过的人性,也暗示产品或者服务是高品质的,并且需求很大。前景理论的还有一种现象,叫禀赋效应,意思是我们同样会高估已经拥有的东西,也就意味着我们更重视已经拥有的事物。那么,禀赋效应如何影响营销呢?一项研究表明,仅仅让人们多触摸商品就可以提升他们对商品的估值,加深人们对商品的感情,让他们觉得,这件商品是属于自己的,心甘情愿地买下来。

比如,你在买衣服时,售货员都会劝你上身试一下,你的身体和衣服接触得越多,你与衣服的情感联系就越强烈,大脑也会同时产生一种“嗯,它属于我”的直觉,这个时候你会认为你已经拥有了这件衣服。跟不试穿比起来,试穿会让你更愿意买这件衣服。

利用时间的力量

人们经常会忽略时间给决策带来的影响,有时仅仅是出场顺序的调换,或者广告播出时间段的前后差异,就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同的决策。比如我们背单词的时候,如果能把一本单词书从头背到尾,往往是A开头的单词容易记住,Z开头的单词也容易记住,中间部分的单词记得就没那么好了。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叫做“系列位置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在一系列事物当中,位置不同会带来不同的记忆效果,开头和结尾的更容易被记住。所以,对于投放广告来说,成为广告时段第一个或最后一个广告是有优势的。

作者建议:当遇到对认知比较有挑战的任务时,最好能够第一个出场。对于参与度不是特别高的活动,最后一个出场可能反而会成为第一。在系列位置效应的基础上,作者又着重介绍了“强势结尾”理论。简单来说就是:最后发生的事情会影响整体。因为最新获取的信息会取代以前的信息,大脑更容易记住最近发生的事情。

比如,一位司机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看到了同样多的红色汽车和蓝色汽车,但如果在下高速的时候他看到的是一辆红色汽车,那么他会认为一路上他看到的红色汽车更多。 再比如,如果一篇文章的结尾有金句,就更容易得到转发。因为读者阅读到最后时,更容易被结尾打动,所以就毫不犹豫地转发到朋友圈,即使这篇文章中间部分写得并不是很好也没太大关系。

所以,强势结尾理论给营销带来的启示是:无论做什么,最后一步一定要做好,给消费者留下一个好的结尾。因为最终的结局决定了整个过程的决策。销售人员如何与消费者道别,要比如何欢迎他们更重要。时间的力量影响的还有一个理论,叫做时间贴现。时间贴现是指:个人对事件的价值量估计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下降。简单来说就是,人们想尽快得到好处,未来的价值会低于现在的价值。在营销中的运用是,可以给消费者设置多个短期目标,让消费者即时满足,而不是一个长期的遥不可及的目标。

比如一个经典实验,实验员询问被试者:是选择现在拿到50元,还是一年之后拿100元?几乎四分之三的人会选择立即拿50元,人们宁愿接受眼前金额较小的酬劳,也不要未来金额较大的报酬。

在营销当中如何应用呢?比如,信用卡中心为了让更多人来办卡,会利用先消费后还款的机制来帮助消费者达到即时满足,实现短期目标。所以在营销中,除了用强势结尾给消费者留下一个好的结尾之外,还可以想办法满足消费者的短期目标,利用时间的力量,影响消费者做出决策。你要知道,你是什么不重要,消费者认为你是什么才重要。


畅销的原理 导图
畅销的原理 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