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读书笔记
本书作者弗雷德里克·拜塞尔:美国雪城大学哲学系教授,曾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任教。西方古典哲学权威,黑格尔哲学研究大家。著作等身,主要有《理性的命运》《德国理想主义》《浪漫律令》,编有《剑桥黑格尔指南》。
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作品晦涩难懂,但另一方面,他又具有公认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有理由认为,若非黑格尔,过去一百五十年人类的思想进程和政治进程都会走上另一条道路。本书是当代黑格尔哲学权弗雷德里克·拜塞尔全面阐述黑格尔思想的一部力作,是作者三十年来反思黑格尔及其同时代人的产物。
作者首先探讨了黑格尔思想产生的语境,即德国启蒙运动的危机。接下来对黑格尔的形而上学、宗教思想、辩证法、社会和政治哲学、历史哲学以及美学做了深入而全面的探讨。黑格尔的思想以深刻晦涩著称,而作为西方古典哲学研究大家的拜塞尔,却能以非常清晰和精炼的方式,展现黑格尔思想的魅力。本书可说是介绍黑格尔思想的最佳著作之一。
历史哲学
什么是历史哲学呢?是对于历史本质的哲学反思。它回答的是更宏观的问题:什么叫历史?我们怎么认识历史?这些问题都非常抽象,所以它仍然是哲学的一部分。
那么在黑格尔研究历史哲学的时候,不可能不涉及到具体的历史材料,但是他采取的态度叫“六经注我”。也就是说,他关注的是历史发展里本质的逻辑,而不是表面上的细节和现象。
按照这样的想法,黑格尔就把人类历史的发展分为四大阶段。第一,东方世界,第二,希腊世界,第三,罗马世界,第四,日耳曼世界。其中东方世界包括中国,其囊括的时段一直延续到和黑格尔同时代的清朝。
东方世界
东方世界相对来说自由成分比较少。也就是说按照黑格尔的观点,比如在中国古代的传统帝国的构建里面,家庭的原则管制一切,所以皇帝也只不过是一个超级的大家长,个体没有什么自由。
那么在古代印度,虽然并没有一个像皇帝这么大的统治者,但是有种姓制度,如果你生来就属于一个比较低的种姓,恐怕你这人生也非常悲催,所以个体自由也受到很大的限制。
黑格尔心目中相对好一点的是波斯帝国。个体有稍许的自由,自由的量也不是特别多,但是波斯皇帝受到神权法律的控制,所以理性原则还没有在这里展开。
当然,他说的自由更多的是指一个论理的空间,也就是说,自由是按照理性的原则来进行的。真正的自由就是指你可以和他说道理。当他批评当时的东方社会缺乏自由的时候,就是指这是专制的。这样的情况下,整个人类社会需要向更高的地方演进,演进的结果就是进入了希腊社会。
希腊世界
那么希腊社会,当然是以雅典的民主社会为典型,古代的雅典社会的确是允许个人的自由的。黑格尔高度评价这种雅典民主制的意义,但是他却指出了雅典民主制有严重的缺陷。
第一个缺陷是,这个民主制是建立在奴隶制上面的。也就是奴隶本来是没有自由的,现在还是没有自由。也就是说,没有奴隶在那里做牛做马,你们自由民如果要进行政治活动的话,经济成本都无法支付。但奴隶的自由谁来关心呢?没人关心。这就是它的局限。
第二,这种自由只是形式上的自由。雅典是能够选举、能够投票的,这没有问题,但它没有理性上的自觉。比如,大家投票是根据习俗、感觉。
罗马世界
罗马世界出现的最重要的一个现象是什么呢?它出现了法制系统。希腊的法制系统不是那么严密,而罗马的法的系统对以后全世界的法律系统都构成了非常深远的影响。罗马法也对个人的权利做出了全面的规定。
但是黑格尔说,罗马的国家机器非常暴虐,个体感受不到真正的幸福。 正因为有时候国家的法制系统特别不讲人情,所以个体就需要一些自我调节的手段,这种自我调节的手段就是所谓的“斯多亚主义”。
那么斯多亚主义的一个基本哲学教条是什么呢?现实很严酷,法律很严酷,我根本就解决不了怎么样改变外部世界的问题,那我就改变我的心情。
黑格尔笔下的基督教和罗马人的多神教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多神教是自然的宗教,每一个神都管人的一个自然的禀赋,比如有美神,有智慧神。这种神本身没有超越性,他是和人类的自然禀赋,或者是自然界的某种现象相互联系在一起的。
但是基督教的本质是确立了耶稣的形象,他一方面具有神性,一方面具有人性,所以他被说成是上帝之子。他和上帝相关,当然就代表他的神性和精神性,他和人相关,他具有和我们人类一样的外观。费尔巴哈认为,所谓的耶稣、基督,或者上帝的神性,就是人性自身的投射。
基督教这种宗教发掘了人的尊严,所以基督教不能够容忍罗马社会里面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奴隶制,所以要解放奴隶,这也是基督教在历史上起到的一个进步作用。
日耳曼世界
日耳曼世界指的是什么呢?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黑格尔生活的整个时代。因为黑格尔认为宗教改革运动是在日耳曼世界发生的,而宗教改革运动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那么路德发起宗教改革的意义是什么呢?实际上是要解决基督教产生的时候提出但没有解决彻底的一个问题,也就是说,真正地实现个体的自由。
因为在路德宗产生以前,基督教是以天主教的形态出现的,罗马教皇统治一切。然后罗马教皇要在罗马造各种各样辉煌的宫殿,比如圣彼得大教堂,这就需要日耳曼地区的老百姓来交税,税如果不够的话,就骗大家的钱。比如,罗马派来了一些神父在市场上兜售骨头,两个金币就可以请耶稣的左手指。
但路德觉得,如果所有人都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凭什么教皇就比我路德更厉害一点呢?所以就开设了路德宗。也就是说抛开罗马教会,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通道,和上帝这样属灵的存在发生直接的联系。
所以黑格尔觉得这是个好东西。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途径来解释上帝的话,你知道这可能会导致一个怎样的后果吗?导致了启蒙主义。
因为如果你要抛开教会对于宗教的解释权,自己搞一套的话,人民就会发现一点:理性的力量很强大。而启蒙主义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呢?就是要敢于去想,敢于用自己的理性,不要去理睬权威,用自己理性的力量来展现自己的自由。这是黑格尔非常欣赏的观点,因为他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就是应该不断地通向自由。
但是启蒙主义有一个问题,因为启蒙主义的“花”在法国开出了一个“果”,这个“果”就是法国大革命。而法国大革命的问题就是对于“理性”和“自由”做出了错误的解释,认为“自由”就是我觉得怎么样做就是对的,“理性”就是不要一切传统,这导致了罗伯斯庇尔统治下恐怖式的大屠杀。
因为他觉得传统中的一切都是错的,封建秩序当中一切都是错的,所以他就把巴黎有爵位的人全部抓过来砍头。你这样滥杀无辜有道理?没道理。不能够因为他有个爵位,就判处他死刑,这不是个理性的做法。这种自由,就被黑格尔称为主观的自由和任性的自由。
法哲学
一个现代国家的构造应当是怎样的?有人认为,这也是对于他心目中未来的、理想的普鲁士王国的架构的描述。那么法哲学要讨论的核心问题就是自由。正如历史哲学所揭示的,历史发展的最终方向是通向自由。那自由到底怎么体现呢?
消极自由
一种自由就叫所谓的“消极自由”,也就是说你可以做任何事情,只要你做的这个事情不妨碍别人。在现代经济学里面,对于消极自由的理解,也会导致经济学阐述当中的一些困难。有人认为所谓的“消极自由”就是经济学领域的经济偏好,经济偏好就是指不同人有不同的消费习惯,但是黑格尔认为不是这样的。经济偏好之所以产生,是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的。
积极自由
也就是要积极运用理性去管住感性。比如,一个流浪汉要饿死了,路过蛋糕店看到橱窗里面有很多好吃的,那么这个时候能不能打破窗户偷吃呢?
康德说不行,你为什么不能够去偷呢?因为你破坏了别人的私有财产权,你破坏了一些被称为“绝对律令”的道德律令。那么应该怎么做呢?就是各家守住自己的本分。
这是什么原则呢?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按照自己的道德义务去做事情,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讲自由的人,或者是获得自由的人。黑格尔高度称赞了康德这种积极的自由,但是他仍然认为康德的观点是有问题的。
他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康德的自由观太抽象,他只是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能搞双重标准,但他不能告诉我们更具体的问题。
第二个,康德的哲学对于欲望不是特别友好。有欲望才能有能力去做到更好,有进步,有雄心。如果你无法激发自己的欲望,那么对于社会进步是没有利的。
有机共同体
那么黑格尔具体的改进方案是什么呢?他对自由有一个重要的补充:自由是在一个有机共同体的环境当中形成的。黑格尔的观点:“我就是我们,我们就是我”,这里的“我们”就是指有机共同体。
比如,需求和欲望就有文化的特点。四川人爱吃辣,就是因为你生活在那个地方,你从小受到了这种美食文化的熏染,你当然就是爱吃辣。北方人爱吃面、爱吃饺子,南方人爱吃米饭,大致也是这个特点。
黑格尔特别强调文化共同体对于个体选择的影响,现代共同体叫有机共同体,而不是无机共同体。哲学上的“有机”和“无机”指的是什么呢?无机指的就是它没有内部的层次分别,这就叫无机。什么叫有机呢?它有内部的层次分别,在不同的共同体里面,情况是不一样的。
如果按照黑格尔的标准,今天的美国多多少少是符合黑格尔标准的一个有机共同体。每个州的法律都不一样,如果有件事情在这个州是违法的,在另外一个州就未必了。这也就是说,在某一个特定的州和其特定的文化风土里面,可能会构成某种强制性,但是个体仍然可以做选择。你可以在另外一个州做这件事,那你不就自由了吗?
所以,个体的自由选择和州这个层面上的文化共同体的保守性之间,就构成了一种错落有致的关系。两者都存在,个体自由也存在,地方文化的保守性和惯性也在,这就叫有机共同体,这就是黑格尔所欣赏的现代社会的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