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讀書筆記
本書作者弗雷德里克·拜塞爾:美國雪城大學哲學系教授,曾在哈佛大學、耶魯大學任教。西方古典哲學權威,黑格爾哲學研究大家。著作等身,主要有《理性的命運》《德國理想主義》《浪漫律令》,編有《劍橋黑格爾指南》。
許多人認為黑格爾的作品晦澀難懂,但另一方面,他又具有公認的重要性和影響力。有理由認為,若非黑格爾,過去一百五十年人類的思想進程和政治進程都會走上另一條道路。本書是當代黑格爾哲學權弗雷德里克·拜塞爾全面闡述黑格爾思想的一部力作,是作者三十年來反思黑格爾及其同時代人的產物。
作者首先探討了黑格爾思想產生的語境,即德國啟蒙運動的危機。接下來對黑格爾的形而上學、宗教思想、辯證法、社會和政治哲學、歷史哲學以及美學做了深入而全面的探討。黑格爾的思想以深刻晦澀著稱,而作為西方古典哲學研究大家的拜塞爾,卻能以非常清晰和精煉的方式,展現黑格爾思想的魅力。本書可說是介紹黑格爾思想的最佳著作之一。
歷史哲學
什麼是歷史哲學呢?是對於歷史本質的哲學反思。它回答的是更宏觀的問題:什麼叫歷史?我們怎麼認識歷史?這些問題都非常抽象,所以它仍然是哲學的一部分。
那麼在黑格爾研究歷史哲學的時候,不可能不涉及到具體的歷史材料,但是他採取的態度叫「六經注我」。也就是說,他關注的是歷史發展里本質的邏輯,而不是表面上的細節和現象。
按照這樣的想法,黑格爾就把人類歷史的發展分為四大階段。第一,東方世界,第二,希臘世界,第三,羅馬世界,第四,日耳曼世界。其中東方世界包括中國,其囊括的時段一直延續到和黑格爾同時代的清朝。
東方世界
東方世界相對來說自由成分比較少。也就是說按照黑格爾的觀點,比如在中國古代的傳統帝國的構建裡面,家庭的原則管制一切,所以皇帝也只不過是一個超級的大家長,個體沒有什麼自由。
那麼在古代印度,雖然並沒有一個像皇帝這麼大的統治者,但是有種姓制度,如果你生來就屬於一個比較低的種姓,恐怕你這人生也非常悲催,所以個體自由也受到很大的限制。
黑格爾心目中相對好一點的是波斯帝國。個體有稍許的自由,自由的量也不是特別多,但是波斯皇帝受到神權法律的控制,所以理性原則還沒有在這裡展開。
當然,他說的自由更多的是指一個論理的空間,也就是說,自由是按照理性的原則來進行的。真正的自由就是指你可以和他說道理。當他批評當時的東方社會缺乏自由的時候,就是指這是專制的。這樣的情況下,整個人類社會需要向更高的地方演進,演進的結果就是進入了希臘社會。
希臘世界
那麼希臘社會,當然是以雅典的民主社會為典型,古代的雅典社會的確是允許個人的自由的。黑格爾高度評價這種雅典民主制的意義,但是他卻指出了雅典民主制有嚴重的缺陷。
第一個缺陷是,這個民主制是建立在奴隸制上面的。也就是奴隸本來是沒有自由的,現在還是沒有自由。也就是說,沒有奴隸在那裡做牛做馬,你們自由民如果要進行政治活動的話,經濟成本都無法支付。但奴隸的自由誰來關心呢?沒人關心。這就是它的局限。
第二,這種自由只是形式上的自由。雅典是能夠選舉、能夠投票的,這沒有問題,但它沒有理性上的自覺。比如,大家投票是根據習俗、感覺。
羅馬世界
羅馬世界出現的最重要的一個現象是什麼呢?它出現了法制系統。希臘的法制系統不是那麼嚴密,而羅馬的法的系統對以後全世界的法律系統都構成了非常深遠的影響。羅馬法也對個人的權利做出了全面的規定。
但是黑格爾說,羅馬的國家機器非常暴虐,個體感受不到真正的幸福。 正因為有時候國家的法制系統特別不講人情,所以個體就需要一些自我調節的手段,這種自我調節的手段就是所謂的「斯多亞主義」。
那麼斯多亞主義的一個基本哲學教條是什麼呢?現實很嚴酷,法律很嚴酷,我根本就解決不了怎麼樣改變外部世界的問題,那我就改變我的心情。
黑格爾筆下的基督教和羅馬人的多神教之間的區別是什麼?多神教是自然的宗教,每一個神都管人的一個自然的稟賦,比如有美神,有智慧神。這種神本身沒有超越性,他是和人類的自然稟賦,或者是自然界的某種現象相互聯繫在一起的。
但是基督教的本質是確立了耶穌的形象,他一方面具有神性,一方面具有人性,所以他被說成是上帝之子。他和上帝相關,當然就代表他的神性和精神性,他和人相關,他具有和我們人類一樣的外觀。費爾巴哈認為,所謂的耶穌、基督,或者上帝的神性,就是人性自身的投射。
基督教這種宗教發掘了人的尊嚴,所以基督教不能夠容忍羅馬社會裡面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就是奴隸制,所以要解放奴隸,這也是基督教在歷史上起到的一個進步作用。
日耳曼世界
日耳曼世界指的是什麼呢?從西羅馬帝國滅亡到黑格爾生活的整個時代。因為黑格爾認為宗教改革運動是在日耳曼世界發生的,而宗教改革運動是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那麼路德發起宗教改革的意義是什麼呢?實際上是要解決基督教產生的時候提出但沒有解決徹底的一個問題,也就是說,真正地實現個體的自由。
因為在路德宗產生以前,基督教是以天主教的形態出現的,羅馬教皇統治一切。然後羅馬教皇要在羅馬造各種各樣輝煌的宮殿,比如聖彼得大教堂,這就需要日耳曼地區的老百姓來交稅,稅如果不夠的話,就騙大家的錢。比如,羅馬派來了一些神父在市場上兜售骨頭,兩個金幣就可以請耶穌的左手指。
但路德覺得,如果所有人都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憑什麼教皇就比我路德更厲害一點呢?所以就開設了路德宗。也就是說拋開羅馬教會,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通道,和上帝這樣屬靈的存在發生直接的聯繫。
所以黑格爾覺得這是個好東西。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途徑來解釋上帝的話,你知道這可能會導致一個怎樣的後果嗎?導致了啟蒙主義。
因為如果你要拋開教會對於宗教的解釋權,自己搞一套的話,人民就會發現一點:理性的力量很強大。而啟蒙主義的基本思想是什麼呢?就是要敢於去想,敢於用自己的理性,不要去理睬權威,用自己理性的力量來展現自己的自由。這是黑格爾非常欣賞的觀點,因為他認為人類歷史的發展方向,就是應該不斷地通向自由。
但是啟蒙主義有一個問題,因為啟蒙主義的「花」在法國開出了一個「果」,這個「果」就是法國大革命。而法國大革命的問題就是對於「理性」和「自由」做出了錯誤的解釋,認為「自由」就是我覺得怎麼樣做就是對的,「理性」就是不要一切傳統,這導致了羅伯斯庇爾統治下恐怖式的大屠殺。
因為他覺得傳統中的一切都是錯的,封建秩序當中一切都是錯的,所以他就把巴黎有爵位的人全部抓過來砍頭。你這樣濫殺無辜有道理?沒道理。不能夠因為他有個爵位,就判處他死刑,這不是個理性的做法。這種自由,就被黑格爾稱為主觀的自由和任性的自由。
法哲學
一個現代國家的構造應當是怎樣的?有人認為,這也是對於他心目中未來的、理想的普魯士王國的架構的描述。那麼法哲學要討論的核心問題就是自由。正如歷史哲學所揭示的,歷史發展的最終方向是通向自由。那自由到底怎麼體現呢?
消極自由
一種自由就叫所謂的「消極自由」,也就是說你可以做任何事情,只要你做的這個事情不妨礙別人。在現代經濟學裡面,對於消極自由的理解,也會導致經濟學闡述當中的一些困難。有人認為所謂的「消極自由」就是經濟學領域的經濟偏好,經濟偏好就是指不同人有不同的消費習慣,但是黑格爾認為不是這樣的。經濟偏好之所以產生,是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的。
積極自由
也就是要積極運用理性去管住感性。比如,一個流浪漢要餓死了,路過蛋糕店看到櫥窗裡面有很多好吃的,那麼這個時候能不能打破窗戶偷吃呢?
康德說不行,你為什麼不能夠去偷呢?因為你破壞了別人的私有財產權,你破壞了一些被稱為「絕對律令」的道德律令。那麼應該怎麼做呢?就是各家守住自己的本分。
這是什麼原則呢?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按照自己的道德義務去做事情,那麼這個人就是一個講自由的人,或者是獲得自由的人。黑格爾高度稱讚了康德這種積極的自由,但是他仍然認為康德的觀點是有問題的。
他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康德的自由觀太抽象,他只是告訴我們,做事情不能搞雙重標準,但他不能告訴我們更具體的問題。
第二個,康德的哲學對於欲望不是特別友好。有欲望才能有能力去做到更好,有進步,有雄心。如果你無法激發自己的欲望,那麼對於社會進步是沒有利的。
有機共同體
那麼黑格爾具體的改進方案是什麼呢?他對自由有一個重要的補充:自由是在一個有機共同體的環境當中形成的。黑格爾的觀點:「我就是我們,我們就是我」,這裡的「我們」就是指有機共同體。
比如,需求和欲望就有文化的特點。四川人愛吃辣,就是因為你生活在那個地方,你從小受到了這種美食文化的薰染,你當然就是愛吃辣。北方人愛吃麵、愛吃餃子,南方人愛吃米飯,大致也是這個特點。
黑格爾特別強調文化共同體對於個體選擇的影響,現代共同體叫有機共同體,而不是無機共同體。哲學上的「有機」和「無機」指的是什麼呢?無機指的就是它沒有內部的層次分別,這就叫無機。什麼叫有機呢?它有內部的層次分別,在不同的共同體裡面,情況是不一樣的。
如果按照黑格爾的標準,今天的美國多多少少是符合黑格爾標準的一個有機共同體。每個州的法律都不一樣,如果有件事情在這個州是違法的,在另外一個州就未必了。這也就是說,在某一個特定的州和其特定的文化風土裡面,可能會構成某種強制性,但是個體仍然可以做選擇。你可以在另外一個州做這件事,那你不就自由了嗎?
所以,個體的自由選擇和州這個層面上的文化共同體的保守性之間,就構成了一種錯落有致的關係。兩者都存在,個體自由也存在,地方文化的保守性和慣性也在,這就叫有機共同體,這就是黑格爾所欣賞的現代社會的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