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的力量-讀書筆記
《他人的力量:如何尋求受益一生的人際關係》告訴我們:在你的日常生活中,與同事相處、與家人度假、與朋友聚餐,或者和愛人散步時,不要害怕去審視你的內心。你們的關係進展如何,你處於什麼狀態?你是在第一層次孤單寂寞,在第二層次自暴自棄,在第三層次感受轉瞬即逝的興奮顫慄,還是在第四層次感覺受到保護、有人忠告、有人支持並且有所回饋。
你在哪個層次,和你在同一個層次的人是誰?他人有沒有能力影響你的生活,對此你別無選擇——因為他們肯定會影響你的生活不過,對於他人會帶給你哪種影響力,你倒是可以選擇……任何時候,人與人之間都只有四種可能的關係狀態。其中只有一種可以幫助你成長,其他三種總是在削弱你的成就和幸福。
被忽視的真相
一次次的科學研究表明:如果擁有強大的人際關係支持系統,人們達成目標的概率會大大提高;同樣的,身患心臟病或中風的老人,加入支持小組後,他們也會過得更好,疾病復發的概率更低。其他研究也已證明獲得他人力量支持的人,擁有更強的免疫系統,更少患病,就算患病,恢復起來也更快。
人際關係影響了生活和個人表現,這就是長期以來被忽視的真相:人際關係具有真實的、有形的和可測量的力量。作者將之稱為——「他人的力量」。
你的自我表現不僅僅取決於你自己,它要麼被周圍人強化,要麼被他人削弱——你要相信,他們有這種力量。你不能控制別人,他們無論如何都會影響你的生活,但你可以成為精通擇人以及與人相處的專家,讓他人的力量為你所用,你或許就能突破現在正經歷的或將來會遭遇的那些限制。
神經科學表明,健康、有質量的人際關係會給大腦接入一系列的功能——比如調節自身情緒、解決問題、緩解壓力和適應環境的能力。作者把人際關係分成了四類,我們每個人會面臨這四類人際關係。
孤立狀態
這種孤立狀態是一種或另一種方向上缺少某種東西,要麼給予受阻,要麼是接受無能。這種狀態經常出現在成功人士身上,這種人感受不到周圍的人對他的幫助,他也不希望去尋找周圍人的幫助。他的人生當中更多的時間都是在付出,他跟所有人在一起的時候,都是他告訴別人應該怎麼做。這就會導致身邊的人感受不到存在感,他不允許自己求助,他覺得求助是一種弱勢的表現,遇到任何問題,儘量自己扛,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解決。
長此以往的結果就是,他會壓力很大、失眠。在人際關係方面也表現的很疏離。然後在能力表現上,你會發現他經常會使勁地努力,追求一些渴望達成的高難度目標,但是往往會失敗,所以這種人我們叫孤立的狀態。處在孤立的狀態當中會特別累,壓力特別大,而且往往會遭遇到挫折和失敗,對身體也不好。
如何判斷自己陷入了第一層次?人們與第一層次的人相處時往往會覺得很困難、很孤獨,而且關係很難維繫,問問生活中你身邊的人,他們有沒有感到被需要、有價值、有人傾聽,是否覺得自己成為了你信任的人。如果他們的回答為「是」,那麼你就不太可能處在第一層次。
同時,你也要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要知道,許多處在第一層次的人,看起來很善於交際,經常幫助他人。但真正的狀態藏在你的內心,它源於你自己,你可能為他人付出了,並且有很多人圍在你身邊,但實際上你沒有連接上他們,所以你往往會感覺到沒有人以你最需要的方式為你守候。
壞的連接關係
什麼是壞的連接關係?壞的連接關係,並不一定是和壞人或者虐待者發生連接關係,儘管也有可能是這樣。相反,它是一種連接關係,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或者它讓你接近某些人,讓你感覺不舒服或者「不夠好」。低人一等。甚至有缺陷。好像是你出了什麼問題。
這種壞的連接關係是親密的,他們之間是經常有互動的,但問題是這種互動會不斷地消耗你的能量。作者說過高的期望、完美主義、不合理的要求、愛挑剔、吝惜讚美、羞恥感、內疚感、貶低行為,還有沉默,這是眾多方式當中的一部分。這些東西會讓領導能力、能量、幸福、關注和熱情偏移方向,並且慢慢減弱,開始表現出防禦狀態,試圖彌補一切,你過度地浪費時間去擔心別人眼中的自己夠不夠好。
事實上,待在第二層次,是人類的普遍經歷,哪怕有些人身為某個圈子裡真正的「超級巨星」,也難以擺脫從某個特定的人身上體會到的被否定和失望的感受。除了讓你感覺糟糕之外,第二層次最壞的影響是對你的能力表現產生打擊——當迷失在負面的自我評價里時,沒有人還能具有很好的能力表現。處在第二層次的人會通過自我懷疑和自我貶低來毀滅高能力表現,你會變得更在意贏得某人的認可,而不是在意能力表現本身。
如何判斷自己陷入了第二層次?當你的自信心慢慢萎縮時,你會發現自己正處在第二層次。在第二層次里生活,會讓人感覺自己名不副實。感受一下,你是否過度地浪費時間去擔心別人眼中的自己不夠好?這種連接狀態也會讓人產生焦慮、恐懼、內疚、恥辱,以及低人一等或自卑的感受。與此同時,你也可以同樣問問周圍人的感受,進入第二層次中,會讓其他人覺得你在躲避退讓,被人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看似美好的連接關係
沒人想要被孤立、孤單或低人一等的感覺。這些都是非常不愉快的感受,因此,在某一時刻,你身體內搜索連接的芯片會說,「我受夠了。我想要良好的感覺。」所以,它會尋找一些感覺良好的事物進行連接。鑑於第二層次的連接關係讓你感覺不好,或者並不是足夠的好,第三層次的情況正好相反。你感覺非常好!有時候真的非常好。積極的情緒具有多種形式:風流韻事,成癮習慣,促銷的贈品,獎勵,或者積極的成果,即將取得的收穫,下一個大產品發布,他人的稱讚。但是這些沒有給你帶來實質性的變化,到最後你會發現這種行為叫飲鴆止渴。
如何判斷自己陷入了第三層次?人類想出來的自我治療方式有上千種,其中很多都是自我欺騙、逃避現實的陷阱,它們最終會導致能力表現下降,沉迷於毒品、遊戲、購物不可自拔,將這些事物當作自己的避風港。它滿足這樣三個條件:能讓你短暫地感受到愉悅、令你沉迷以及不會帶來真正的滿足與進步。
所以,這三種人際關係連接都不是健康的連接關係,而且這三個層次之間會環遊。就是因為你覺得自己特別孤獨,所以你很想找一個連接關係,結果你特別依賴一個整天挑剔你的人,整天批評你的人,建立了一個壞的連接關係。這個壞的人際關係讓你覺得好煩,說不行我得過美好的生活,於是你又跌落到那個看似美好的連接關係當中,然後覺得跟他們在一起很開心。
然後開心的時間越長,你發現自己越墮落,開心的時間越長,你發現自己越沒有進步,然後整天麻醉在那些花言巧語中,慢慢地你覺得這些關係都沒有意思。於是你又回到孤獨的狀態,孤獨一段時間又開始尋找,這就變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所以每一個人的身邊這三種連接關係都是存在的。
第四種關係
第四種連接關係的特點是什麼?就是你作為被連接的人,你要勇於承認自己真的需要幫助,你可以向別人提出要求。所有的超級巨星,他都有一個搭檔,比如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為什麼呢?因為他們之間形成了第四種連接關係,而第四層連接關係最主要的特點就是互相關心,說實話,並且富有建設性。
第二個特點,在人際關係當中有信息和學習的流動,就是你跟這個人在一起,經常能夠學到新東西,你經常能夠得到新的信息。比如,傑克·韋爾奇。他的通用電氣培養了全世界那麼多大公司的CEO。傑克·韋爾奇二分之一以上的時間都在公司里傳授領導力,他大量的時間都用來教他的下屬,怎麼樣去帶團隊,傳遞領導力,這就是人們之間信息和學習的傳遞。
第三個特點,傾聽可以解決能量枯竭的問題。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最需要的是有一個能夠傾聽你說話的人,而不是給你提建議的人。
如何建立第四層次的連接關係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建立第四層次的連接關係呢?第四層人際關係帶來最大的好處,就是我們可以增強一個人的自控能力。
比如,作者是一個高爾夫球的愛好者,他最喜歡的球員叫傑克·尼克勞斯,傑克·尼克勞斯是非常著名的高爾夫球選手。他說傑克·尼克勞斯的搭檔,是他的爸爸。他的爸爸是一個業餘球手。有一次,他去看傑克和他爸爸打比賽,他爸爸跟着他,教練跟在後邊。然後傑克要打一個球,他爸爸說你應該用那個杆子。傑克當時因為很年輕,跟他爸爸說,爸爸,這是我的比賽,於是,他爸爸不說話了。 最後的勝負結果不重要,但作者從這件事情中看出;第一,傑克可以直接向最支持他的人表達這種主人翁意識;第二,他的父親尊重傑克對自身表現的控制感。然後這種合力的作用掌控全局,而且有人支持和尊重你的選擇,即使其他人並不贊成你的選擇,他爸爸可能並不贊成他用那樣的杆。
這才是第四層人際關係當中最強大的要素之一,這種合力賦予人們成就最佳表現的能力,當你有了來自他人的支持、尊重、信任,這時候你才能夠擁有自己的責任。那我們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主動求助
就是我們需要積極的面對自身的弱點和脆弱性,並且伸手向外界尋求幫助。
暴露需求
了解自己的需求,對自己保持誠實,對他人保持真實,敢於暴露自己的需求,才有可能被滿足。
避開「百慕大三角」
人際關係當中存在着一個百慕大三角。什麼是百慕大三角?就是在我們身邊的大量人際關係當中存在着一個三角形,一個叫施害者,一個叫受害者,一個叫拯救者。你的一個朋友和另外一個朋友鬧矛盾,這個朋友是施害者,他總是欺負這個朋友。然後這個朋友不想找這個施害者解決問題,他來找你,拯救者,你來拯救我。然後你從中協調,來幫助他們解決問題。這個就叫百慕大三角。
一旦一個公司、一個團隊或者是一群朋友當中出現了這樣的百慕大三角形,這個人際關係就一定會出現惡化的跡象。他說,在一個團隊當中進行分裂的人,造成的傷害要比幹壞事的人造成的傷害還要大。
「百慕大三角」的關鍵問題在於,當A締結這樣的三角關係時,不是衝着解決問題去的,而是拉攏一個C站在自己的一邊,不僅造成了B與C之間的分化,也無益於改善A和B之間的問題。與此同時,由於C聽到的是A單方面的描述,很容易站在A的立場上拋出贊同A的觀點,於是A的想法比以前更加堅定,也沒有審視自己內心的動力了。
抱着這樣逃避而不是解決問題的心態去處理人際關係的話,A與C之間的關係往往也是流於表面的虛假連接,不出多久很可能又會尋找下一個拯救者來聽他抱怨自己與C之間的問題。這種百慕大三角造成的不和睦,絕對是一個團隊、公司、家庭、婚姻、友誼或其他任何人際關係系統中最具破壞力的力量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某些情況則不在此列。比如產生問題的雙方直接溝通無效,或者由於其他原因需要第三方介入的,且彼此的目的是努力尋求治癒或者解決問題,所做的事情也應是具有建設性的。
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第一,在出現問題的時候,你要能夠學會指出問題所在。我們要指出問題所在,真正的問題不在這件事本身,而在於你們倆的關係。第二,訂立規則。以後這種事你們直接溝通,不要通過第三方。第三,謝絕加入。第四,好好地接收反饋。然後,幫助他們培養人際溝通的技能。最後一個就是做一個明智的人。「謠言止於智者」,智者的想法,是知道這一切都有我不知道的東西,這些東西需要他們倆來解決,我如果介入太深的話,他們之間是建立不起來聯繫的。所以當組織裡邊的管理者和領導者能夠變成一個明智的人的時候,他就不會在組織裡邊構造大量的百慕大三角形。
學會選擇值得信任的對象
我們應該要清楚一點:不是什麼人都會和你締結第四層次的連接關係的。所以篩選對象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這看起來是一個非常複雜而難以回答的問題,這裡,作者克勞德將它拆解還原成了另一個更便於操作的問題:誰值得你信任?信任這一概念,在我們使用他人的力量時,是最重要的一個概念,締結一段第四層次的人際連接,是建立在彼此高度的互信之上的。
克勞德推薦給我們五個因素,即:理解、意圖或動機、能力、性格和「業績」記錄。從這五個方面出發,我們大致就能識別一個人對我們而言的可信任度能有幾分。
作者說,這五個方向是建立信任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你應該學會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第四層人際關係。找到這種感覺是非常美好的,能夠給你不斷地帶來信息、知識的交互,讓自己不斷地成長,然後能夠理解你,能夠傾聽你,並且能夠發掘你的亮點,適當地把你推出舒適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