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牙齒還好嗎-讀書筆記

出自楠悦读

我們經常會聽過一句話叫牙痛不是病,但痛起來要人命,牙齒對於我們來說在普通不過。

牙齒是我們最熟悉的朋友,這反而常常讓我們忘了它有多麼珍貴!對牙齒的忽視和錯誤認知不僅會導致牙齒本身的問題,還可能會引起身體其他方面的異常——頜面發育不良、脊柱側彎、心血管疾病、消化不良……

而且相關研究數據顯示,我國5歲兒童的蛀牙率超過60%,成年人的蛀牙率超過80%。很多時候,我們只有牙齒出了問題,很疼甚至影響其他身體部位的健康時,才會去治療。然而,這時的治療相比之前也會更複雜,因為有些損害已經造成了。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去保護牙齒呢?那麼這本書就告訴了我們答案。

認識牙齒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牙齒。人一生中會長出52顆牙齒,包括20顆乳牙和32顆恆牙。牙齒主要由牙冠和牙根兩個部分構成。牙冠就是幫助我們咀嚼的肉眼可見的部分,而牙根平時我們看不到。它深深地埋藏在牙槽骨中,外面被牙齦所覆蓋。

基本知識

在牙冠的最外層,有一個特殊的結構叫作牙釉質,它是人體最堅硬的結構之一。據說,其硬度可以和鑽石相媲美。我們牙齒的咬合力很大,總力量可達700公斤。所以,牙釉質是幫助我們咀嚼的堅硬結構。

但是,在生活中,我們很多的錯誤習慣會損害牙釉質。

比如,有些人開啤酒不用起子,而是用牙齒咬瓶蓋。經常這麼做可能導致牙釉質崩裂。 再比如,很多人喜歡喝酸性飲料,包括碳酸飲料,它會讓牙釉質脫礦,就是流失礦物質。

大家一定有這樣的經驗:喝完酸性飲料,牙齒感覺有點澀澀的。這種澀澀的感覺就是牙釉質脫礦造成的。不過,還好我們的唾液含有礦物質。當牙釉質脫礦之後,唾液會在隨後的時間裡慢慢地將脫失的礦物質補上,這個過程叫作再礦化。

可是,有一些人喜歡吃零食,於是不停地咀嚼,這會大大削弱唾液為牙齒再礦化的效果。所以,經常吃零食的朋友往往牙齒不好。

牙釉質裡層的這個結構叫作牙本質。牙本質再往裡是空心的,這就是牙髓腔,牙髓腔裡面是牙齒的血管和神經。

現在有很多人的牙齒會出現一種情況,就是一吃過冷、過熱、過酸或過甜的東西,牙齒就受不了,這叫牙本質過敏。它往往是因為牙釉質的脫礦、磨損,或者牙根外露導致的。牙根是沒有牙釉質保護的。

如果出現牙本質過敏,那就是牙齒疾病的一個前兆,大家最好去口腔科檢查一下。不然,等牙齒問題變大了,這時處理起來可能會更加棘手。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可怕的疾病叫作三叉神經痛。它被稱為「天下第一痛」,是人類迄今為止發現的最疼痛的疾病之一。

如果出現了劇烈的牙痛,特別是口腔整片區域的牙疼,除了要去看口腔科醫生之外,也建議去看一下神經科醫生,排除三叉神經痛的可能。

牙齒的作用

那牙齒有什麼作用呢?除了咀嚼和說話之外,書中還提到了牙齒的幾個重要作用。

第一,它是人成長階段的象徵。

當寶寶5個月之後,他的第一顆乳牙就會萌出。這是寶寶開始斷奶的象徵,就是不用純母乳餵養了。

到了6歲,我們會長出第一顆恆牙,也就是第一顆磨牙,叫作六齡牙。這顆牙齒是咀嚼的主力牙,如果齲壞或拔掉,我們的咀嚼功能就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到了12歲,我們會長出第二顆磨牙,也叫作十二齡牙。它是我們進入青春期的象徵之一。

18歲之後,我們會長出第三顆磨牙,它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智齒」。為什麼叫智齒呢?因為18歲是成年的開始,象徵着智慧的到來。

人為什麼要長智齒?它讓人這麼痛苦,還得拔掉。這是因為在茹毛飲血的遠古時代,人類到18歲時,前面的磨牙可能已經磨損得很厲害了,這時再長出磨牙,剛好填補前面的空缺。但是,隨着時代的進步,烹飪方式的改變,現在大家不需要過度咀嚼,於是,我們的下頜骨「用進廢退」,慢慢地變窄了。因此,當智齒萌出時,口腔空間就可能非常擁擠。這時,不得已就要把它拔除。

第二,它是健康的晴雨表。有經驗的醫生往往會通過觀察一個人的牙齒判斷他的生活習慣,以及身體狀況。

比如,有研究發現,人的壽命跟牙齒的數量有關,尤其是老年人,如果他們滿口都是很好的牙齒,那預期壽命往往也比較長。此外,有時牙齒還會反映身體的中毒情況。比如,鉛中毒的人的牙齦上往往有黑線。所以,牙齒是能反映人整體的健康狀況的。

第三,它引導着我們的身體平衡。有些青少年會出現脊柱側彎,書中對此提出的建議值得大家參考。它認為,針對患有脊柱側彎的青少年,除了讓他去看脊柱科醫生之外,也不妨讓他去看一下口腔正畸科醫生。畢竟,我們的身體是一個整體,牽一髮有可能會動全身。

第四,它會幫我們緩解壓力。比如,有時牙齒出現問題,是在傳遞壓力信息讓我們暫停下來緩一緩。

我們經常會出現牙齒問題,我們挑一個比較常見的來了解一下。

如何預防齲齒

大家知道口腔的頭號敵人是什麼嗎?它就是牙菌斑。牙菌斑是一種具有黏性的白色塊狀物質,是口腔細菌的代謝產物,會附着在牙齒表面形成細菌薄膜。此外,牙菌斑還喜歡沉積在我們的牙根形成牙結石。

有研究發現,1立方毫米牙菌斑含有10億個細菌,種類超過300種。如果沒有牙菌斑,我們就不會有齲齒,也不會有牙結石。

齲齒就是牙菌斑對牙釉質的腐蝕造成的。開始時,它會使牙釉質形成一個齲洞,接着會到達牙本質,再接着會到達牙髓腔。牙齒的結構是一個密閉空間,如果其中的神經發炎,它裡面的張力無法釋放,就會產生劇烈的疼痛。很多人牙疼會產生搏動性的疼痛,就是一跳一跳地疼。這時,我們就要進行根管治療了。但是,假如你還不注意,那麼感染會持續加深,它會蔓延到牙根深處。所以,齲齒問題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

那我們怎麼清除牙菌斑呢?

1.早晚刷牙

堅持每天早晚刷牙可以及時地清除我們牙冠上的牙菌斑。

2.定期洗牙

如果牙菌斑在牙根形成牙結石,那普通的刷牙是無法清除它的。這時,我們要去醫院,讓口腔科醫生用超聲波把牙結石清除掉。這個過程就是洗牙的過程。普通成年人每年洗牙1次~2次。

洗牙有兩個主要作用:一是,清除牙菌斑;二是,每次洗牙都是讓牙科醫生仔細檢查牙齒的好機會。

如何保持牙齒健康

各個年齡段的人有不同的方式保護牙齒。牙齒的保健應該貫穿我們的整個生命過程。

出生之前:為孩子打造良好的發育環境

女性在做孕前準備時,不要忘記去口腔科把牙齒問題解決好。懷孕是一個身體問題會被放大的過程。

如果一位女性在懷孕期間牙疼,那治療起來就會非常棘手。首先是不方便做檢查,尤其是懷孕前4個月,胎兒正在快速生長,X射線會影響其發育。其次,治療牙齒的麻醉藥也會透過胎盤影響胎兒。第三,補牙也有一定的風險,因為一些牙齒填充材料含有內分泌干擾物。以上情況都會對產婦和胎兒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給0歲~3歲寶寶的護齒建議

寶寶出生2周之後,我們要逐漸採用豎抱式哺乳,就是把寶寶立起來抱。這樣做,寶寶在吃奶時脖子就會向前、向上伸展,下頜也會跟着向前、向上,這種吮吸動作有利於頸部肌肉的發育和下頜的生長,能避免孩子長大後下巴後縮。

另外,我們提倡母乳餵養。但是,如果不能用母乳餵養,而是用奶瓶餵奶粉,那麼請注意奶瓶的出奶口一定要小,最好小得像針尖一樣。這樣寶寶才能像吸食母乳一樣用力地吮吸奶汁,才能鍛煉下頜和面部肌肉。

到了5個月,寶寶會長出第一顆乳牙,這時,就要給他添加輔食了。牙齒喜歡咀嚼,越咀嚼越健康。上下牙的咬合功能是在咀嚼的過程中慢慢發育起來的。所以,餵輔食要循序漸進。我們可以先從一些泥狀的食物開始,然後慢慢過渡為小顆粒,接着是大一點的塊狀。在咀嚼的過程中,寶寶的牙齒會得到鍛煉,上下牙的咬合面也會更加匹配。

1歲之前,要避免寶寶吃麩質、少吃白糖。這些物質都容易影響牙釉質的發育。

最後,3歲之前,要多喝水,儘量不喝果汁。

而且從長出第一顆牙齒開始,甚至更早,就可以給寶寶清潔牙齒了。這時清潔牙齒,我們可以選擇柔軟的紗布,或者刷毛非常柔軟的牙刷,由父母仔細地清潔。大家對待牙齒要像對待小珍珠一樣小心呵護。但是,請注意,3歲以下的寶寶不要使用牙膏,以此避免誤食。

此外,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應該每4個月檢查一次牙齒。

最後,這裡提到讓孩子遠離正畸的三個建議。

第一,牙齒一萌出就要學會正確咀嚼。隨着寶寶牙齒數量的增加,他要逐漸吃更大一點的塊狀食物。同時,要給孩子一些時間咀嚼,讓他們慢慢掌握咀嚼的方法。

第二,用鼻子呼吸。父母要引導孩子把嘴微微閉上,不要張口呼吸。

第三,在休息和吞咽時,舌頭要抵住上顎。上顎就是我們念「啦啦啦」時,舌頭接觸的門牙後面的這個地方。

給3歲~6歲孩子的護齒建議

乳牙已經出齊了。乳牙的牙釉質比恆牙脆弱,所以更容易齲壞,尤其是孩子經常吃零食,或者缺乏咀嚼時更容易引發齲齒。所以,早晚刷牙就變得非常重要。乳牙的健康直接決定恆牙的健康。

作者建議,孩子早上可以自己刷牙,但是晚上最好由父母幫他刷。因為父母會刷得更仔細。

牙刷可以選擇刷毛非常軟的兒童電動牙刷。電動牙刷有一定的震動頻率,刷牙效率比較高,刷1分鐘頂手動刷3分鐘。刷的時候要儘量往口腔裡面伸,特別是第一磨牙長出之後,我們更要把每一顆牙齒都清潔好。

最後,建議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每6個月做一次牙齒檢查。去檢查一下牙齒有沒有齲壞。看牙時,不要輕易拔除乳牙,因為乳牙的缺失會影響恆牙的發育。如果不得已要拔掉怎麼辦?這時,牙科醫生會給孩子安裝牙間隙保持器,這樣能讓牙齒維持在原位不影響恆牙的萌出。

另外,還要檢查一下孩子的頜骨,主要是為了避免出現牙不齊,或者地包天的情況。

給6歲~12歲孩子的護齒建議

這個階段是牙齒的過渡期,就是口腔中恆牙和乳牙會同時存在。這時,刷牙要更加仔細,而且一定要刷得更深一點。

在這個年齡段還要注意一件事,就是小心摔傷下巴。這個時期的小朋友比較好動,蹦蹦跳跳的,有時難免摔跤。我們下頜的關節面是軟骨,如果摔傷下巴就可能導致關節面損傷。這時,如果孩子不說疼,家長往往會忽略。當孩子長大以後,可能會出現一張嘴就發出響聲的情況。

此外,6歲~12歲的孩子也需要每6個月做一次牙齒檢查。去看看有沒有齲壞,以及是否需要正畸。

20世紀30年代,有一位美國口腔醫生研究發現,大量攝入精加工食品的人,其齲齒發生率都很高,而吃天然有機食品的人,其齲齒發生率較低。所以,我建議大家,在平常的飲食中,少吃精製加工的米麵和零食。

給12歲~18歲青少年的護齒建議

這個年齡段是人的青春期。首先,如果孩子早期沒注意保護牙齒,那這時就可能出現牙齒不齊或兜齒,所以需要戴上牙齒矯正器進行矯正。

作者建議大家做牙齒矯正之前,多諮詢幾個醫生,多聽聽不同的治療方案,然後再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案。12歲~18歲的青少年也要每6個月去檢查一次牙齒。

另外,這個年齡段一定要小心酒精和煙草。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好奇心強、喜模仿,容易接觸到酒精和煙草,而這兩種物質都容易引發牙周病和牙齦問題。

還有一點,就是這時孩子可以使用牙線了。牙線能幫助我們清除牙縫中的食物殘渣。

那牙線怎麼使用?首先,選擇比較寬的牙線,不要選特別窄的。使用時,取出一段大概40厘米長的牙線,然後把它繞在左右手的手指上拉緊,接着一個牙縫一個牙縫地仔細清理食物殘渣。

最後一點,一定要儘量避免牙齒外傷。這個階段的孩子特別好動,而且會嘗試比較危險的運動,比如騎馬、滑雪、騎自行車。因此,他們受傷時可能會導致牙齒折斷。所以,在做這些運動時,除了要佩戴頭盔或其他護具,還要佩戴一個保護性牙套,也就是護齒器,以此避免因牙齒外傷折斷牙齒。

給成年人的護齒建議

成年人還要注意一個導致牙齒問題的特殊因素,那就是壓力。壓力為什麼會影響牙齒的健康呢?如果一個人長期處於慢性壓力的狀態,其人體的酸鹼平衡會被打破。這時,身體出於自我保護會讓牙齒脫礦。因為它得把牙齒的礦物質轉移到體內以維持人體的酸鹼平衡。所以,這時人就容易出現齲齒、牙周病等問題。因此,學會正確減壓是保持牙齒健康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那怎麼減壓呢?書中建議大家可以選擇電動牙刷。電動牙刷除了刷牙效率更高之外,它的震動能按摩牙齦,也會起到一定的減壓作用。

其次,對成年人來說,我們要小心酸性食物。大家要注意幾點:一是,喝飲料時使用吸管,減少飲料和牙齒接觸的時間;二是,喝完酸性飲料半個小時內不要刷牙;三是,喝完酸性飲料後漱口,漱到嘴裡不那麼酸、澀為止。

此外,成年人最好每半年或一年洗一次牙。最後,我們還要注意,如果牙齒出現了齲壞,治療時,能不拔牙就不拔牙,能做根管治療的就做根管治療。我們要知道,再好的假牙也不如自己的牙齒好。

我們每天都刷牙,但很多人的刷牙方法是錯誤的。好多人刷牙習慣橫着刷,這樣是不正確的。一方面,它不能有效地清除食物殘渣;另一方面,它會對牙釉質和牙齦造成傷害,甚至導致牙齦萎縮。

那麼怎么正確地刷牙?我們可以採用旋轉式刷牙法,就是從牙齦向牙冠豎向地旋轉着刷。牙齒的每一面都要刷到,可以先刷牙齒的外側,再刷內側,最後刷咬合面。刷牙時一定要專心,不要漏掉任何一顆牙齒,也不需要很用力地刷。

同時,要確保刷牙的時間足夠長,一般要3分鐘以上。這樣才能把牙齒上的牙菌斑都清理乾淨。

刷牙的時間也很重要。大家都知道早晚要刷牙,但是請記住,早上要在飯前刷,就是起床後就刷牙。為什麼?一是,早上起床牙齒上會聚集較多牙菌斑。如果不清理就吃飯,這樣會導致牙齒脫礦。二是,刷牙後吃早餐能讓口腔有時間分泌唾液,唾液有抗齲齒的作用。而晚上是睡前刷牙。吃完飯以後,我們主要是清潔牙齒,比如用沖牙器清理食物殘渣。如果想餐後刷牙,也要在飯後半個小時之後再刷。如果餐後馬上刷牙,就容易造成牙齒的磨損。因為吃完東西以後牙齒會脫礦,牙釉質會變軟,馬上刷牙會磨損牙齒。

另外,牙刷的選擇也有學問。大家要選擇刷頭小一點的牙刷,它能伸到口腔深處清潔小角落。牙刷的刷毛不要選擇過硬或過軟的,而是要選擇軟硬適度的。

作者說的,比治療更重要的是預防,我們要把保護牙齒健康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

你的牙齒還好嗎 導圖
你的牙齒還好嗎 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