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景岑

出自楠悦读

作者:景岑
朝代:

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爲真。
百丈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祖堂集》卷十七、《景德傳燈錄》卷十)。

也大奇,也大奇,一月之中兩月疑。
見與見緣無自性,常寂誰是復誰非。
(《祖堂集》卷十七)。

最甚深,最甚深,法界人身便是心。
迷者迷心爲衆色(《宗鏡錄》作「剎」),悟時剎海(《景德傳燈錄》作「境」)是真心。
身界二塵無實性(《宗鏡錄》、《景德傳燈錄》作「相」),分明達此號知音。
(《祖堂集》卷十七、《宗鏡錄》卷九八、《景德傳燈錄》卷十)。

摩訶般若照,解脫甚深香(《景德傳燈錄》作「深」,《五燈會元》作「法」)。
法身寂滅體,三一理圓常。
欲識功齊處,此名常寂光。
(《祖堂集》卷十七、《景德傳燈錄》卷十、《五燈會元》卷四)。

虛空問萬像,萬像答虛空。
何(《景德傳燈錄》作「誰」)人親得聞,木叉丱角童。
(《祖堂集》卷十七、《景德傳燈錄》卷十。
)。

假有元非有,假滅亦非無。
湼槃償債義,一性更無殊。
(《祖堂集》卷十七)。

妙空妙用不思議,無滅無生無所依。
本覺性真爲智父,父生智子妙難思。
智智不覺元來妙,遠見無觀即本如。
父子本來無二相,即今即本更無時。
(同前)。

滿眼本非色,滿耳本非聲。
文殊常觸目,觀音塞耳根。
會三元一體,達四本同真。
堂堂法界性,無佛亦無人。
(《祖堂集》卷十七、《景德傳燈錄》卷十。
)。

誰問山河轉,山河轉向誰?圓通無兩畔,法性本無歸。
(同前)。

礙處無(《景德傳燈錄》作「非」)牆壁,通處勿(《景德傳燈錄》作「沒」)虛空。
若能(《景德傳燈錄》作「人」)如是解,心色本來同。
(《祖堂集》卷十七、《景德傳燈錄》卷十)。

十一

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爲從來認識神。
無始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身。
(《景德傳燈錄》卷十、《五燈會元》卷四、《叢林公論》)。

十二

佛性堂堂顯現,住性有情難見。
若悟衆生無我,我面何殊(《五燈會元》作「如」)佛面?(《景德傳燈錄》卷十、《五燈會元》卷四)。

十三

不識金剛體,卻喚作緣生。
十方真寂滅,誰在復誰行。
(同前。
又見《林間錄》卷上)。

十四

萬法一如不用揀,一如誰揀誰不揀。
即今生死本菩提,三世如來同箇眼。
(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