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時間管理訓練手冊-讀書筆記

出自楠悦读

鍾思嘉

美國俄勒岡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華語世界傑出的親子教育專家、台灣政治大學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台灣資深心理諮詢與家庭教育專家、健康家庭協會理事長、豆豆媽媽工作室首席顧問,曾任台灣政治大學心理系主任、理學院院長、教務長及台灣心理學會理事及台灣心理輔導學會第36任會長,具有30餘年的教育工作和心理學研究經驗。

王宏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學士、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豆豆媽媽工作室首席專家,女性心理和家庭教育培訓師,父母效能系統培訓認證講師,多所中小學幼兒園和企事業單位特聘家庭教育專家。

李飛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深親職教育專家,父母效能系統培訓認證講師,《法晚大講堂》特約教育專家、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特約親子專家,豆豆媽媽工作室專家, 10年3000多名小學生習慣訓練

雨露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深親職教育專家,父母效能培訓認證講師,《法晚大講堂》特約教育專家、講師,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特約親子專家,《動動畫世界》特約專欄兒童心理學專家,豆豆媽媽工作室專家,10年3000多名小學生習慣訓練。


本書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針對4~18 歲孩子提出30 天兒童時間管理訓練方案。該方案分為四個步驟,簡稱「一立三高」,分別是建立時間觀念、提高做事速度(快)、提高做事準確度(准)、提高做事效率(快而准)。按照「一立三高」的訓練流程,幫助孩子制定「三表一錄」(時間表、星星表、禮物表、美言錄),其核心是把家長的期望轉化為孩子的目標,為家長提供兒童時間管理訓練的抓手和槓桿,幫助孩子快快樂樂地完成任務,達到家長的期望——搞定一切還能玩!


如何建立時間觀念

我們都知道時間管理很重要,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只有合理的管理好自己的時間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但是,往往都是事與願違,你跟孩子說什麼時間就是金錢,這些大道理並不管用。所以,幫助孩子建立時間觀念至關重要。

記錄時間日誌

時間管理訓練就是幫助孩子把看不到、摸不着的時間落實為具體的事件,通過記錄孩子每日的時間日誌,收集和明確孩子要完成的任務,以及每項任務所需要的時間,從而幫助孩子建立和明確時間觀念。那麼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做一張表格,這是可以量化的、實實在在的任務管理系統,能夠讓孩子直觀地知道,他每天都花時間做了什麼以及他自己能夠做到什麼程度。然後,進行一周的觀察和記錄,充分的了解孩子的情況。

比如,什麼時間起床,什麼時間刷牙、什麼時間上學,寫作業等等。都要記錄下來。

對任務進行評估

經過一周的記錄和學習,家長對孩子的各種表現都瞭然於心。在周日的晚上,家長要把這一周每天的記錄表進行評估。美國時間管理專家科維博士提出「四象限時間管理」法,他認為所有的事情根據其重要程度和緊急程度都可以歸納到四個象限里。對於孩子來說,不是只有學習是最重要的,因為家長如果不給孩子的時間任務分出來一個輕重緩急,只一味讓孩子學習,就應了那句話,只學習不玩耍,聰明的孩子也變傻。

對任務進行排序

我們先來講一個小故事。一天,時間管理專家為商學院的學生講課。他對那些自命不凡的學生說:「我們來做個小測驗。」說完便拿出一個一加侖的廣口瓶放在他面前的桌子上。隨後,他取出一堆拳頭大小的石塊,仔細地一塊一塊地放進玻璃瓶。直到石塊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他問道:「瓶子滿了嗎?」所有學生回答:「滿了!」

時間管理專家從桌子下面拿出一桶礫石,倒了一些進去,並敲擊玻璃瓶壁使礫石填滿石塊的間隙。「現在瓶子滿了嗎?」他第二次問道。這一次學生有些明白了。「可能還沒有。」一位學生回答道。

專家從桌子下面拿出一桶沙子,開始慢慢倒進玻璃瓶。沙子填滿了石塊和礫石的所有間隙。他又一次問學生:「瓶子滿了嗎?」「沒滿!」學生們大聲說。專家微微點頭,然後他拿過一壺水倒進玻璃瓶,直到水面與瓶口平齊。他抬頭看着學生,問道:「這個例子說明了什麼?」

一位心急的學生舉手發言:「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願意擠,總是有的。」時間管理專家搖了搖頭說道:「這說明只有你先把大石頭放進瓶子,你才可能放進小石頭,再放沙子,如果一開始你放的就是沙子,那麼瓶子很快就滿了。所以,在時間管理中,最要緊的是要先放大石頭,那些對你來說非常重要的事情,然後是小石頭,最後才是沙子。」

所以學會時間管理的孩子,通常會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做主次的區分,主要的事情就是大石頭(A類任務),次要一點的是小石頭(B類任務),再次要點的是沙子(C類任務)。對孩子要完成的任務進行評估後,就可以用時間ABC法進行排序,並製作任務清單。

按照輕重緩急把孩子的任務進行分類,分為A(重要,緊急且重要的事務)、B(次要,包括緊急不重要和重要不緊急的事務)、C(一般,不重要不緊急的事務)三類。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吃好、睡好、玩好、學好都非常重要,「學」分為學校學習和課外學習兩種。 作者認為孩子健康的飲食、充足的睡眠、適當的自主時間、完成學校作業等屬於緊急而重要的A類任務;適當的運動、周期交友和親朋聚會等屬於次要的B類任務;其他的如課外作業、練琴、學棋等是C類任務。按照時間ABC法,合理安排各項任務的優先順序。

比如,在保證孩子充足睡眠時間的前提下,首先完成學校老師留的作業,然後是保證孩子一定的自主時間,最後是適當的運動,如果還有時間才是完成奧數等課外班的作業、鋼琴、閱讀等。


如何提高做事速度

我們時間的重要性,速度越快效率就越高。家長如果想要讓孩子有效地管理時間,那麼提高做事的速度就勢在必行。具體怎麼做呢?

任務清單

首先,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製作一張任務清單。這個任務清單包含四個方面:一是孩子要完成的任務;二是完成任務實際使用的時間;三是經過總結後得出完成任務需要的標準時間;四是孩子完成任務後節省下來的時間。這裡的重點就是怎樣使用節省下來的時間。

如果孩子能用比往常更快的速度提前完成任務,那麼節省下來的時間,就是孩子的自主時間。這個時間要交給孩子自由支配,自主時間對於孩子的意義重大,他可以自由玩耍。在自主時間裡,孩子是想玩兒就玩兒,想睡就睡,只要不是特別出格的事,家長就不要干預。為什麼孩子會這樣認同自主時間呢?這是因為孩子會覺得,只要他提高速度並且早點完成任務,就會得到更大的收益,因此做事情快一點是非常值得的。

制定星星表和禮物單

家長可以制定星星表和禮物單來配合孩子的行動。星星表就是在孩子在達到標準時間後,給孩子的紅星獎勵。而禮物單則是孩子在積累一定量的星星後,可以兌換禮物的依據。它們會讓孩子覺得,提高效率不但會有自主時間,還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通過這樣的操作,當孩子真的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禮物的時候,他就會覺得自己加快速度完成的任務真是收穫滿滿,下次我要做得更快,得到更多的自主時間和物質獎勵,長此以往,孩子快速做事的好習慣就養成了。

那如果孩子速度提高了,但是質量下降了怎麼辦呢?這裡提供兩個解決的小方法,第一,給任務的質量制定出一個標準,讓孩子知道,做到什麼程度才是一個合格的任務,這樣孩子心裡也就有目標了;第二,激發孩子的成就感,可以是口頭鼓勵,或者是一個小禮物,讓孩子有實實在在的收穫。

如何提高做事的準確性

隨着孩子的進步,我們發現家長依然不滿意,他們常常會說:「孩子雖然做作業快了很多,卻有很多錯誤,而且都是低級錯誤。」這個時候家長不要着急,因為這是在所難免的,我們要想辦法幫助孩子減少犯錯。那麼我們應該怎麼避免這樣的問題呢?

為了幫助孩子完善做事的準確性,書中給出了一個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法:目標分解法。目標分解就是把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仿佛樓梯一樣,帶着孩子層層而上,讓孩子有成功的機會,體驗每一小步的成就感,信心百倍地向着目標邁進。

舉個例子:

有一個叫瓜瓜的小朋友,他和很多孩子一樣,有做事磨蹭拖拉的毛病。怎麼改掉這個壞毛病的呢?首先通過將玩具擺成一幅想象作品,通過讓孩子發現自己作品的優點,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然後讓孩子自己制定和實施時間表的先後順序,讓孩子對時間分配在哪裡有印象,接下來就是要求孩子提高寫作業的速度,速度越快,得到的獎勵就越大。最後訓練孩子提高做作業的質量,在做完了作業以後,讓孩子自己去檢查作業的對錯,錯誤的要自己發現自己改正,這樣才能得到承諾的禮物;最後是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

作為家長,我們給孩子制定目標,一定要從孩子的自身特點出發,制定符合自身情況的目標。不要讓孩子永遠都達不到,也不要讓孩子覺得毫無挑戰,完成任務也是索然無味。此外,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如果我們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怎麼辦?

比如,我們要求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準確完成任務,孩子好不容易提高速度做完了,又要完成準確這個要求,達不到怎麼辦?那麼作為家長,在此時切忌對孩子發火打罵,因為這個時候,孩子一定會產生心理上的不平衡,那麼家長此時一定要及時鼓勵孩子,找出問題所在。要跟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良好的親子關係。


如何提高做事效率

接下來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怎樣對時間管理方法進行檢查與完善,最終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通過前面三周的時間來訓練孩子提高管理時間的能力,家長此時要跟隨孩子一起進行回顧和總結,對前三周訓練的內容進行改善和提高。在這一周的時間裡,家長要做的就是對所有的任務進行完善和精細化。怎麼做呢?

制定黑心表

制定一張具有懲戒性質的、與紅星表對應的黑星表。與紅星表培養孩子自信心相對應,黑星表是為了培養孩子遵守規矩、承擔責任。當孩子的某些行為不被社會所接受時,單純的批評指責不僅無效,反而會激化矛盾,傷害親子關係。所以,黑星表的作用是對孩子們的一種鞭策和警示,而對於我們家長來說更是及時總結,糾正自己在實施過程中的偏頗與錯誤。

而且,黑星表能夠對孩子的一些不好的行為起到預先告知的作用,告訴孩子選擇某種行為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這樣孩子內心裡自動就會建立起一條不可逾越的警戒線了。同時,這些黑星也能夠讓家長的情緒有個宣洩的出口,這樣總比氣急敗壞的打罵更加理智、和平和有效。

對於家長來說,黑星表的作用就更顯突出了。在這張黑星表中,如果我們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在管理指導孩子完成任務時亂發脾氣或者打罵,那麼我們就要給自己加黑星,家長每得到一顆黑星,孩子就會相應地增加5~30顆紅星,這樣做的效果可以說非常巨大。黑星表就是讓家長也要做到控制情緒,學會自省、檢討有錯必改,以身作則。

如果孩子因為家長情緒波動而得到了更多的紅星,可以玩耍的時間更長,這對於孩子來說是因為家長錯誤而得到的獎勵,那麼作為家長本身,在未來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也能夠從中吸取教訓,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由此可見,黑星表對於家長是何等重要。

避免雙重標準

作者說在評價孩子的行為時,不要使用雙重標準。有些家長對孩子好的行為總是不滿足,對孩子不好的行為卻是點滴都不放過。

比如,孩子考試95分,家長一眼就看到5分是怎麼丟的,進而開始講道理、批評指責等,還會問:「你們班有幾個100分的?99分呢?98分呢?……哦,原來你是倒數第10名啊!」完全忽視了孩子的95分——那是孩子每天早出晚歸、每晚和周六日「加班」才取得的成績啊!

我們都知道,好的行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歷一個過程才能達到,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不斷地嘗試錯誤,隨着好行為的增多、不好行為的減少,孩子離目標越來越近了。但是家長的這種雙重標準讓孩子誤以為表現好是被忽視的、不被注意的,而表現騷擾、抗拒等不當行為會被關注、獲得注意。這樣做無疑會挫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對孩子的未來也會造成或好或壞的影響。

人生有三樣東西是無法挽留的:生命、時間和愛,你想挽留卻漸行漸遠。時間留不住,我們唯有用心面對必然消失的每一刻,跟上時間的腳步,珍惜現在,把握未來,學會時間管理,讓自己的學習更高效。

兒童時間管理訓練手冊 導圖
兒童時間管理訓練手冊 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