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化你的時間-讀書筆記
《淨化你的時間》這本書有一個副標題,叫作「每天多出2小時」,這本書不同於其他的在市場上常見的時間管理的書,它的理論是認為我們要關注的不是時間管理,而是時間績效,就是在有限的時間裡面,怎麼能夠去獲得最大的價值和收穫。
我們時常會問自己一個問題:時間都去哪兒了?在作者看來,沉迷於玩手遊、刷短視頻等的做法使得我們的日程被「污染」,我們的時間裡充滿了「毒素」,進而時間被大量浪費掉,所以我們需要淨化自己的時間。基於25年的教練實踐、超過1萬小時的時間管理諮詢經驗,作者總結了淨化時間的策略,從理念到方法,再到可以拿來就用的時間管理表格,這些高效、實用的內容,將幫我們迅速找到「污染源」,奪回屬於美好事物與幸福體驗的時間,掌控自己的工作與生活。
理解和時間的關係
有人說,我常常有這樣的困惑,為什麼我們現在的時間總是感覺不夠用呢?也有人說,我為什麼有時候感覺時間過的特別快,有時候又感覺時間過得特別慢?想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我們需要了解清楚自己與時間的關係。作者提出了一個概念,我們要管理的根本不是時間,所謂的時間管理這個概念是錯誤的,我們能夠管理和影響的是我們自己。所以我們要管理的是自己的行為、自己的動作,我們要管理的是自己把時間花在什麼事上面、我們用這個時間去做什麼。
人與時間的關係
我們怎麼去看待時間,時間到底跟我們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在作者看來,我們跟時間的關係不是割裂或者對立的。我們跟時間是融為一體的,我們就是時間,所謂時間就是生命,生命就是時間,其實就是這麼來的。我們把時間用在讓自己開心的事身上,我們就會開心;用在讓我們成長的事上,我們就會成長;而用在浪費生命的事上,我們的生命就會被浪費掉。
比如,睡覺,我們正常的休息那是有必要的,但是如果明明清醒了,該起床了,我就是不想起,那麼這個時間就是浪費掉的時間。那麼,這一段實際上就變成了你的無效睡眠,就變成了無效的時間花費,就變成了生命質量的下降。所以並不是因為睡覺這件事好或者不好,而是你怎麼去用時間來完成睡覺這件事。
而另外一個角度,也是要跟做這件事的狀態有關,我們經常聽到一個詞叫作「正念」,其實就是有覺察力地專注於當下,活在當下,活在每一刻。
比如,我現在正在寫文章,我就必須是全神貫注的,專注於這件事情。而不是去想一會吃點什麼?去哪玩啊,我的衣服好不好看等等。如果腦子裡面充滿了這些念頭的話,是做不好這件事的,也是沒有意識去做這件事的。那麼同樣地,這個時間花費在這裡,實際上獲得的這個績效或者達到的這個效果就會差,就會影響到我們的生命質量。
作者提出了另外一個概念,叫「全然臨在」,就是要全神貫注地去做一件事。全神貫注其實是一件很難的事,因為我們習慣了做一件事的同時腦子裡想另外一件事。我們很容易被打斷,很容易脫離開我們現在所處的狀態。那麼怎麼辦呢?作者說,「全然臨在」氛分為三步。
第一,臨在。全神貫注地、認真地在做某一件事;第二,暫停。如果你走神了,注意力已經不在寫文章這件事上面了,那麼這個時候你就需要暫停一下;你要識別各種情緒和想法,到底和你現在做的這些事有沒有關係,如果沒有關係,那麼你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把它去除、清洗掉,告訴自己走神了,趕緊拉回來,回歸到你所專注的這件事上;最後,前行。就是當你回來之後,繼續專注和保持在你現在要做的這件事上。所以,我們知道了,如果我們能始終保持「全然臨在」,始終保持全神貫注地去做一件事,這個時候我們在這件事上所花費的時間,它的效率是最高的,因為沒有別的東西干擾。
時間績效
什麼是時間績效?也就是說,我們應該如何利用時間,儘可能的獲得我們在工作或者學習上想要達成的效果?你需要怎麼做才能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因為時間是做所有的事都需要用到的,你做這件事情肯定就做不了別的事情了,但是不同的事情帶給你的價值或者效果是不同的。所以,你用同樣的時間做哪些事能夠給你帶來最大的效果,就變成了時間績效怎麼去變得最大的一個核心的問題。當然,我們沒有統一的標準說哪些事情是有價值的哪些是沒有價值的,因為我們每一個人的價值觀不同,我們每一個人想要的東西也不同。
比如,都是看一本書,有的人看書的目的可能是學習,他獲得的也是學習到的知識;而有的人抱的目的就是娛樂放鬆,如果他沒有抱着學習的目的,但是他依然達到了他所想要達到的放鬆狀態,那麼他做這件事的績效也是比較高的。所以,時間績效並不因為你跟別人做同一件事,它的績效就一樣,也不因為你做不同的事它的績效就會有不同。
確定你的價值觀
確定你的價值觀很重要。為什麼?因為如果你想要一份好工作,那麼你就會努力奮鬥,擁有它,你就會有動力去做。所以,你做一件事情首先要問問自己你為什麼要去做它。為什麼它對你重要,為什麼你覺得它是你努力想要去擁有的,為什麼這件事是你可以去放棄其他的很多東西,去花時間也希望能夠做到的?為什麼指的是原因或者是意圖,它是行動的特定驅動力,就是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它為你的一切賦予一個意義,為你指引方向,給你產生激勵,然後它讓時間變得有意義。
比如,我想要變得健康,想要變得健康的原因是:可能健康的身體能讓我有更長的時間可以去做我認為更有意義的事。你知道了為什麼,你所做的一切才有意義,你手裡面才有一把尺子,可以去衡量這件事的績效到底是高還是低,到底這個時間花得值不值,到底我做這件事是做對了還是做錯了。
那怎麼樣找到自己的「為什麼」呢?第一,先問自己什麼是你極力想擁有的;第二,問自己為什麼這個是重要的。你可能想擁有很多東西,比如有錢、事業變得好、想有時間、想健康、想有特別開心的事,都可以,但是你在這些東西中間要排一個序,在排序的時候你就會問到自己,為什麼這對你來說是重要的。也就是說,為什麼這個東西是重要的,它真的那麼重要嗎,以及如果它實現了,你希望它給你帶來什麼樣的回報,或者達到什麼樣的結果? 排序的依據是什麼呢?就是比如說你的家庭和事業,你要給這兩個東西進行排序,來決定哪一個排在前頭。那你要問自己的問題就是:「如果我只有家庭沒有事業,是不是可以的?」或者說:「如果我只有事業沒有家庭,是不是可以的?」你一定要在這兩個當中去尋找到一個你認為更重要的。
作者有一個朋友叫馬克,馬克有一個妻子,有一份事業,他小心地呵護自己的事業和家庭,他希望能夠在事業和家庭當中獲得一個平衡。他每天努力工作,每天儘可能地花時間來陪伴家人,但他依然覺得很累、很辛苦,就是因為時間不夠用、不夠分,他不知道怎麼去平衡。當作者跟馬克在聊的時候,作者讓馬克把他自己的前五個價值觀列出來,馬克就在白板上寫下來了妻子、公司業務、健康、正直、旅行這五個東西。
然後作者就問他說:「馬克,所以你的妻子排在第一位是嗎?」馬克說:「是,妻子是我最重要的。」「所以你可以放棄你的事業保有你的家庭,你願意嗎,馬克?」馬克當時就跳起來,說:「這不行,我如果失去了穩定的經濟來源,就沒有辦法維持我家庭的穩定,也沒有辦法給我的妻子去維持一個經濟上的承諾。」「那你為了事業,可以放棄你的健康嗎?」
「好像也不行,我必須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我必須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這樣我才能把我的事業做好,這樣我才能以一個正確、健康的心態去面對我的家庭,所以健康應該排在更前面。」「那麼為了健康,你願意去做傷害別人的事嗎,你願意去捨棄你的正直嗎?」「也不行,因為有些事咱們不能做啊,所以這正直得排在最前面。」
經過這樣的一輪對話之後,馬克最終確定了他的價值觀的順序,他的新的順序變成了正直、健康、公司業務、妻子和旅行。作者讓馬克看着白板上的這個順序,讓他再三確認這是不是他心目當中的,依據他的想要成為的人,依據他的為什麼而定出來的一個價值觀的順序。
了解時間毒素
我們往往在很多時候並不知道自己的時間去哪了,有很多會阻礙我們影響我們成長的事情。這些需要花時間去處理的事,被作者稱為時間「毒素」。我們來看一看一些典型的時間毒素是什麼樣子的。
比如,社交媒體、閒聊,閒聊不是有目的地去聊,不是解決問題的聊,就是閒聊;娛樂節目,我們自己要想一想,是不是花了太多的時間在娛樂節目或者是娛樂活動上面;還有就是消極的人,我們在跟消極的人溝通的時候,他們會給我們帶來很多負面的信息。一個經常抱怨的人,聽他抱怨的這個過程就是一種時間的浪費,同時也會影響我們做事的效率;新聞也是一種時間毒素,因為我們本能的不想錯過一些信息,想知道想知道大家都在看什麼,我們就會花大量的時間去刷新聞。像短信、手機操作,其實也都是時間毒素。購物也是時間毒素。為什麼購物在作者看來它是一個典型的時間毒素呢?就是因為購物本身的價值在於買賣的達成,就是我需要買一個東西,我找到這個東西,我買了,我回來了。但是「買」這個動作其實只占據整個活動很小的一個時間段,我們可能有大量的時間段是花在路上的,花在閒逛,花在討價還價,最後達成了這個交易。最後一個時間毒素就是多重任務。其實我們的腦子做不到同時處理多重任務的,不能同時做到一個腦袋看這個,一個腦袋看那個,我們能夠做到的是快速切換,只要足夠快,我們就可以從結果上看到是多重任務同時開展。但其實我們的腦子還是在一個時間,只能做一件事。
對「毒素」的判斷
當然不是說,這些事情就是在浪費時間,事情的本身並不決定它是好還是不好,而是當你把時間花在這些事上,有沒有達到你想達到的目的,決定了它是不是時間毒素。所以這個判斷的依據,就是對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對於你去追求你的幸福和成功,它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它既可以是一個定性的判斷,就是做這件事它就是有益的,或者做這件事它就是有害的;它也可以是一個定量的判斷,就是當我做的不超過這個量的時候,它是有益的,比如說睡覺,而超過了這個量,它就變成有害的了。所以,大家可以在剛才所說到的這些典型的時間毒素裡面給自己一個審視,依據你的「為什麼」和價值觀,來審視這些事到底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是時間毒素還是不是時間毒素。
拖延時間的四大陷阱
那在這個過程當中會有四個典型的陷阱,讓我們很難去判斷一件事到底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到底是不是時間毒素。第一個陷阱就是解釋原因。什麼叫解釋原因呢?就是我可能覺得沒辦法,我只能這麼幹,這就是要求,我沒有別的選擇。用這種方式去解釋自己為什麼利用時間做這件事,就叫作解釋原因。這個陷阱會讓我們認為沒辦法處理一個時間毒素,所以它不是毒素。
第二個陷阱就是假裝不知道。什麼叫假裝不知道呢?就是我相信一個人,或者是我習慣了一個行為,或者就是我養成了固定的要做的這個事,我並不覺得這是一個毒素。比如頻繁地玩手機,或者只要有信息進來我就一定要去看,我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事,我不覺得這是毒素。其實我們理智地去判斷,它就是一種毒素,因為它打斷了你在做你全神貫注在做的事,它打斷了你全然臨在的這種狀態,它讓你對時間的使用效率在降低,這就是一種毒素。
第三個陷阱就是總有一天。什麼叫「總有一天」呢?就是如果有一天這個發生了,那我就可以做這個事了。最典型的就是我要是休一個大假,就算不是大假,假如我有五天的休息時間,我就能把這事幹了,這就是典型的「總有一天」。就是我還沒準備好我能不能做這件事,它是依賴一個外部因素的達成,只要這個外部因素有了,我就可以去做這件事。但實際上這是在做自我欺騙,假使你有五天的時間,你能把這件事幹了,那你能不能先用一天的時間把五分之一幹了,有第二天的時候再把五分之一幹了?最後哪怕你效率低一點,你零零散散的有個六七天、七八天,你也能把這事幹了呀。很少有事是必須要連續不斷地做一定的時間才能做成的,我們又不是在做實驗,實驗不能中斷,我們做的絕大部分的事情其實都是可以分階段、分批去做的。
最後一個陷阱就是我一直以來都是這麼做的。我一直以來就是這麼做的,所以我一定要花時間這麼做,比如說有一些學霸從小考試就是第一名,所以他現在花再多的時間也一定要考第一名。考第一名不是你的目的,你的目的是學到知識,所以你應該始終地去看什麼是能夠讓你學到東西的最有效的的做法。你把時間花在要考第一名身上而耽誤了學更多知識,那你就算考了第一名也沒有達到你原本的那個目的。
如何淨化時間
什麼叫淨化時間?就是我們要把時間毒素去除掉。所以淨化時間就是找到時間毒素,並且把它去掉的過程。
時間淨化工作表
在做這件事之前,作者有一個強烈的建議,就是你要寫下你的承諾聲明。什麼叫承諾聲明呢?就是我承諾我要在某某時間之前改掉什麼什麼的習慣,或者我承諾我在接下來的一周要花五個小時把這件事做了。因為這件事最重要,要寫下來承諾事項,而且要寫下來為什麼要做這樣的承諾。
為什麼我們在做時間淨化之前一定要有一個承諾聲明呢?其實就是再一次從心理上給我們一個「明示」:我們能改變的是自己的行為,我們所謂的時間管理並不是真的去管理時間,而是改變自己的行為。所以給自己一個承諾,承諾自己做的事情是改變自己的行為。
然後用時間淨化工作表來記錄和識別時間毒素。就是你每天把時間都花哪兒了,你花時間做的這些事對於你來講到底是有效的、能夠讓你變得更好的,還是一個時間毒素,你要把它識別出來。那麼時間淨化要列出來的八大類別:
第一個科技。科技是一個潛在的時間毒素的大類,所以你要記錄下來,投入在跟科技有關的活動的時間和類別。比如我今天刷視頻兩小時看新聞一小時,玩遊戲一個小時。然後一天基本上就發生這麼多次,每一次持續多久把它記下來,記下來之後再去判斷到底哪一些是時間毒素。
第二個是人。你最好要記錄下來你跟什麼樣的人,花了多少時間,做了什麼事。
第三個,地方。就這些時間是在哪兒花掉的,有在家裡花掉的,有在辦公室花掉的,有在交通工具上花掉的,可能還有在健身房、咖啡館這些地方花掉的,那你在那兒做什麼,花掉了多少時間,把它記錄下來。
第四個,財物。比如你的衣服、鞋、車,這個既包括了你去購物,或者是維護、保養的過程,也包括了你為了做這些事所花掉的準備時間,比如說為了買一件衣服你試了八件衣服,那麼你去試這八件衣服的時間也要算在內。
第五,活動。就是你投入時間的這些活動,比如說娛樂、鍛煉、做飯、參加飯局等,你每周會投入多長時間。作者說重疊的東西,在第一次記錄的地方出現就可以了。所以需要做到的是,如果你是花了十個小時在鍛煉這件事上,那麼在地點上面如果記錄了家和健身房這兩個鍛煉的地點,它加起來也應該是十個小時。
第六,工作事務與活動。就是工作日我們在工作的過程當中,我們做了哪些事,比如說開會研討、管理員工、培訓出差、跑腿,這些東西全部都記下來,每一周做這些事花了多少時間。
第七,思想與情感。什麼意思呢?就是對於老在腦子裡面出現的一些想法,和相關的這些感覺,我花時間了。比如我可能每一周花兩三個小時去盤算,我怎麼樣能夠年底升職,我怎麼跟老闆去談我要加薪的事。
最後,特殊事項。比如搬家,看病,換個工作……這些是在一段時間之內花掉我們的時間精力要去做的事。先羅列,然後識別,然後去回收時間。比如我每天刷短視頻刷兩個小時,我以後就刷一個小時,我是不是就可以回收一個小時?
回收時間
當你識別出來一個項目,或者是一個活動,或者是一個人,或者一個地方是時間毒素的話,那麼你有三種選擇。第一種選擇叫作接受,就是我知道有害,但是我現在暫時保留。第二個叫拒絕。所謂的拒絕就是你要控制時間和程度,要變害為益。最後一種選項就是移除,這事不做了,徹底不做了。
然後去尋找一個控制的平衡,你只能花這麼多的時間做這件事的時候,要怎麼去處理,怎麼去做,怎麼去平衡?這其實就是一個時間精益的過程,更精益地去花費你的時間。
時間再投資
作者提到我們要做時間再投資。什麼叫時間再投資?就是要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判斷你的時間應該投到什麼上面。我們已經羅列了我們的「為什麼」以及我們的價值觀,那你就應該把回收的時間放在那些事上面,放在那些你老覺得應該去做、需要去做,但是沒有時間去做的事上面。那些事應該預先被識別出來,當你回收了時間就放在那兒,那麼你就能夠不斷地提升時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