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偉大的交易—讀書筆記

出自楠悦读

一場史上令人嘆為觀止的「偉大交易」,讓約翰•保爾森在金融危機中賺了個盆滿缽滿;他的利潤之巨,似乎不近現實,近乎夢幻:他的公司年盈利150億美元,超過了總人口逾1200萬的南美國家玻利維亞、洪都拉斯、巴拉圭等3國的GDP之和;他的個人年收入將近40億美元,日收入逾1000萬美元,超過了大作家J.K.羅琳、脫口秀女王奧普拉•溫弗瑞、高爾夫球王泰格•伍茲等3人的總收入;他的身價高居大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和銀行家大衛•洛克菲勒之上。

那麼他究竟做對了什麼? 在人生歷程中 我們總會遇到一些經濟浪潮、金融泡沫 甚至是重大的社會變革和挑戰,我們如何認清關鍵路徑,做好準備? 保爾森的事跡啟示你我身處危機中仍需信心、耐心、恆心。

對沖基金的繁榮

2007年,金融市場趨於崩潰,華爾街金融機構在短短几個月內就把過去十幾年掙的錢,都賠得一乾二淨。很少有人能夠熬過去,但是有個叫保爾森的人不知道做了什麼,在這個時候一夜暴富。他不是做房地產的人,也沒有做過抵押貸款,不知是何方無名小卒,竟成了這「亂世」的一代梟雄。

金融危機有什麼影響呢?2009年初,全球銀行和相關公司損失接近3萬億美元,股市的投資人更是損失超過了30萬億美元。那些曾經大名鼎鼎的華爾街金融巨擘都瀕臨破產,最後只能倒閉,比如擁有百年歷史的雷曼兄弟。

可以這麼說,金融危機的影響是巨大的,那麼保爾森是怎麼一夜暴富的呢?

名詞解釋

什麼叫做空,什麼是對沖基金?

第一,做多。假設你要買股票,買了10塊錢的股票,如果這支股漲到100塊錢,咱們就掙錢,掙10倍。那做空是什麼呢?

做空就是反過來,現在價值100塊錢的一支股票,你覺得它可能就值10塊錢,你認為它會跌。這時候你可以借入這支股票並將其賣掉,獲得100塊錢。等到它跌到20塊錢的時候,用20元買入再歸還股票,當然還要扣除借股票的利息,那這樣你最後能掙將近80塊錢。

但是假如你在做空股票時,它的價格從100漲到了200,那你必須就要補錢了,這時你就發生了虧損。所以,有人就想把這個買股票的做多和做空結合起來,覺得這樣可以降低風險,起到對沖保護的作用。

比如,你可以做多通用汽車,同時做空福特汽車,那麼這時候除了汽車股以外的因素,其他因素對你這筆投資都產生不了影響,大盤是漲是跌跟你沒關係了。因為一筆做多,加一筆做空,合在一起的總倉位其實是等於0的。只有發生什麼情況你才會產生損失呢?就是當你做多通用時,通用反而跌了;你做空福特,福特反而漲了,這時候你才會受損失。

對沖基金的繁榮

對沖基金就是兼顧做多和做空的基金,一筆做空和一筆做多結合之後,風險被對沖,基金更靈活也更安全。因為這樣的優點,對沖的基金後來風靡盛行,像巴菲特、索羅斯、斯坦哈特,都曾經做過這種基金。在一段時間內,對沖基金一飛沖天。

1998年,有一家著名的公司——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它旗下的大型對沖基金髮生了爆虧,導致整個對沖基金行業都陷入了低潮。到2000年以後,科技股大泡沫破滅了。那些只能做多的傳統基金,它們都只做多了那些科技股,最後虧了一半都不止。而對沖基金反而因為非常靈活,它以做空的手段迴避了巨大的損失,整體只虧了1%。所以,此時對沖基金再次迎來了大發展。 即使對沖基金需要收2%的管理費,再加20%的業績提成,但仍然得到了無數資金的湧入。到2005年末尾,全球2200多家對沖基金,掌管了1.5萬億美元的資產,其交易額占全美股票交易額的20%,占衍生品市場和重要債券交易市場的80%。因為對沖基金賺錢了,圈子裡開始盛行奢靡享受、紙醉金迷之風。

比如,一個著名的基金經理格里芬,他結婚是在凡爾賽宮結的,吃席請大家在盧浮宮吃席。一般的享受都不能讓他們再分泌多巴胺了。調查說,有些基金經理會花上萬美元去做七刀水療,先長時間泡澡,然後再用珍貴的精油做全身按摩,最後用鋒利的刀具輕輕地割以獲得極大的感官刺激。

那麼為什麼對沖基金會變得這麼繁榮呢?因為,當時監管放鬆,利率降低,經濟在增長,而金融增長得更快。是這個環境才造就了這麼多對沖基金的繁榮。當時監管松到什麼程度呢?

美國政府把對沖基金中20%的提成,叫提成費用,視為資本收入,這筆收入只收15%的稅。這個稅率比年收入3萬美元的普通勞動階層的收入稅率還要低。由此可見,美國的金融監管放鬆到了什麼程度。

做空房地產的絕密工具

從2000年以後,他的基金收益慢慢地有了起色。他堅持獨立思考,買下了在科網泡沫破滅後那些跌得一文不值的公司的股票,等到這些公司元氣恢復,他也有每年20%的收益。到2004年的時候,他的基金規模也擴大了,到了30億美元。雖然他賺錢了,但他的生活變得更加保守。

他的衣櫥里清一色都是深色西服和暗色領帶,朋友在背後說他是「送葬男」,穿着像去葬禮上的禮服一樣。他只吃健康的食物,每天中午只吃沙拉。有一天,他看見他的股票交易員在吃披薩,還過去說人家:「你怎麼能吃這種垃圾食品呢?」他的沙發都是十年前買的,開的汽車是二十年前的。他變成了一個非常節儉、守舊的人。這時候,保爾森已經四十九歲了,日常健身,但已經謝頂。

保爾森,在華爾街還是屬於邊緣化的,因為他的基金不如那些年輕的對沖基金更能折騰。當時在華爾街,有做高頻計算模型的;有專門放高槓桿的;有買進董事會後強迫公司進行改革,把股價再拉上去的。而他還是那種傳統的深入研究的方式,就是研究好了就買定離手,等着這個東西發生變化。這種風格叫守舊派。

這個時候,美國的房價已經罕見地飆升了四年,像花旗、AIG(美國國際集團)、新世紀金融、貝爾斯登這樣的金融巨擘都是日進斗金。經濟似乎是如火如荼、一片美好,每個人似乎都在不費吹灰之力地發財,除了保爾森。為什麼?因為他不投資房地產,他還是堅持獨立思考,不跟着市場流行走。

投資人都數落他說:「買房多掙錢啊,你為啥不買,在這兒幹啥呢?」他的朋友投資房地產賺了幾個億,沒有比較才沒有傷害,他心裡就不平衡了。於是,他就去做空了一家汽車供應商,結果人家股價馬上飆升50%。做空遇到股價漲,那就是賠錢的。

軍師佩萊格里尼

保爾森也着急,他就給研究員下任務。研究員是負責給基金經理出謀劃策的,研究有什麼標的可以去投。保爾森問研究員究竟有什麼還能做空,因為他始終覺得這個經濟是有問題的,他已經發現房地產市場不對勁了。那這時候,給他提供了一個有力建議的人,就是他的一位研究員,叫作佩萊格里尼。

他是意大利人,大學畢業以後才從意大利來到了美國,又讀了哈佛商學院,他學習很好,是一個數學天才。畢業以後,他就跟一位女同學結了婚,他的妻子是紐約州參議院議員的女兒。

他畢業以後,也在華爾街做併購業務,本來發展得是不錯的,但作為外鄉人,還帶有意大利口音,他和華爾街那幫人就玩不到一塊兒了。而做併購工作是需要很多社交的,因為身份和口音,所以後來很多併購項目他都做得不太順利,九年以後他就被解僱了。男人沒有事業的時候,心裡也很焦慮的,事業上的焦慮令他的婚姻也面臨着解體,這時候,他與妻子離婚了。

後來他又遇到了一個豪門女孩,這次是紐約地產大亨的女兒,於是他又結婚了。他老跟自己的妻子商量,說能不能拿點錢過來給他創業。最後,妻子被他說煩了,結婚四年以後,他沒從豪門拿到錢又離婚了。這次離婚他分到了30萬美元,可是他已經四十五歲了,一事無成。

這時候,佩萊格里尼就去找自己的老朋友保爾森,他想找份工作。面試的時候,別人覺得他的社交能力是真的不太行,面試官覺得他講話像個傻瓜一樣。但是,保爾森知道他其實是一個聰明人,有他自己的可取之處,決定錄用他。在保爾森錄用他之後,他還是不擅長手頭的那些工作。

做空工具CDS

什麼是CDS呢?它其實是一種貸款違約保險。當你的房貸還不上的時候,這個保險要賠你一大筆錢。

當時,佩萊格里尼是為了替保爾森研究什麼東西可以做空的時候,發現了這個CDS,他覺得這是一種可以做空美國房地產的工具。同時,他在小工作間裡夜以繼日地分析房地產市場的數據,辦公桌上壘起的各種資料比他的人頭還高。他發現這個房地產市場,已經快到崩潰的邊緣了。他就寫了一份房地產的深度研究報告,告訴保爾森有一場危機正在悄悄逼近。保爾森讀完了佩萊格里尼的深度研究,覺得這報告寫得太好了。

但知道了危機正在逼近之後,你該做什麼呢?

在以前的工作中,佩萊格里尼對CDS交易有一些了解。然後,阿佩就鼓足勇氣告訴保爾森,想要做空房產市場可以用CDS,也就是貸款違約保險。

因為美國的房地產市場存在着巨大泡沫,沒有還貸能力的人也在瘋狂買房,最後無力償還只能斷供,而大面積的房貸斷供將會帶來房價崩盤。這時房貸斷供,貸款方或者是購買了房貸債權的金融公司收不回來款項,那麼這些機構手中的房貸債權的價值必然會下降,而CDS可以承保這種特定的投資證券組合的損失。

假設,你買50萬美元的保險,那就可以保1億美元的保額。那如果這個貸款還不上了,你可以獲賠1億美元,這中間有巨大的不對稱。但是,買了之後如果沒發生貸款違約的事,那保費就像打水漂一樣,就白交了。所以,買CDS的時機很重要,先買的保費那就真的都打水漂了。

CDS產生

李普曼,也就是《大空頭》裡高斯林扮演的那位,他發明了一種新的產品,就是標準化的CDS。他讓那些沒有交易成房貸本身的資金也能夠對接。標準化的CDS會隨着它所承保的按揭貸款的價值高低變化,合同本身的價格亦會上下波動。而且,標準化的CDS跟其他債券一樣,有很多種交易方式。

本來標準化的CDS是德意志銀行新設計的一個產品,但是沒想到次級信貸市場因此就發生了飛躍。因為標準化的合約到處都可以交易,它甚至因此形成了ABX(追蹤次級貸款的指數)。

2005年,保爾森明確相信利率要上升了,不然就會發生通貨膨脹。而利率一旦上升,房貸的泡沫就要破滅了。他在想能做空什麼樣的抵押貸款債券呢?他問了專家,發現這個市場真的很大。

比如,次級高風險的債券可以分成18個等級,保爾森要做空就是風險最大的那一種,叫作BBB(3B)級。而這種風險最高的債券,它的直接標的是不多的。證券化的次級抵押貸款占了整個市場中10萬億美元的10%,而在這之中只有100億美元是風險最高的3B級的次級貸款。

所以德銀的標準化CDS出現之後,就可以買賣更多東西了。在後來,保爾森就花100萬美元買了標的1億美元的CDS保險。在這時,市場裡面到處是錢,保爾森做空的那些股票都在大漲。但是,他覺得自己有先見卓識,他覺得大家都瘋了,他說這就是流動性過剩,華爾街用35:1的槓桿在借錢。

保爾森想知道這時候華爾街的分析師在想什麼。他去請教貝爾斯登的一位頂級分析師,對方在電話里對他說:「我們的模型告訴大家一切無須擔憂,理由很充分,房價從來沒有跌過。」

而在大家都不相信保爾森的觀點的時候,佩萊格里尼只有更努力地工作了,因為保爾森需要他找出能證明房價會崩盤的數據。

那麼,在保爾森面臨巨大壓力的同時,德意志銀行的打工仔李普曼也開始認真地研究房地產了。他請了一位專業人士,此人叫徐尤金,上海人,獲得過中國數學奧賽二等獎。徐尤金研究出了一個很重要的結論,就是房貸是否違約只和一件事關係最大,即房價是否上漲。過去,很多研究美國房地產的人都認為,影響房貸違約的因素很多,包括利率、經濟增長率、就業率、人口指標等。但是,真正的高手就是這樣,他會告訴你主要矛盾是什麼,其他那些因素都沒有房價的影響大。

比如,像佛羅里達和佐治亞,兩個州別的指標都是一樣的,但佛州的房價漲得多,它房貸違約率就低。所以,徐尤金一解釋,李普曼就明白了,一旦房價停止上漲,那他以前推銷出去的那些次貸產品全都完了。而李普曼的同事都不相信他說的,還是堅持認為影響貸款違約的因素有很多,而且房價根本不會下跌。所以李普曼和徐尤金又重新過了一遍數據,再次篩查,得到的還是一樣的結論。

所以,李普曼就向領導打報告,申請每年動用2000萬美元為10億美元的按揭貸款投保,他認為4年以後可以見分曉。那麼4年花8000萬,如果真的如他所料,那他就能為德意志銀行賺10個億。德意志銀行的高管同意了,批准了李普曼的這一筆交易申請。

但是,李普曼交易伊始,好運並未到來,房價還在接着漲,那保險就跌了。因為此時房價還是在漲。

保爾森這邊的情況也是不容樂觀。2006年1月,美國最大的次貸公司發生了一件事,這個公司願意在某次不良借貸的調查中,花3.25億美元來和解。這其實已經說明當時這種不當的行為是多麼泛濫了。

當時的很多人,喜歡從一個表面現象出發,然後形成一個想當然的結果。比如除了蕭條的時期,沒有出現過全國性的房價下跌,現在正處在經濟繁榮期,房價不會下跌。

房價不跌反漲,最早購買的CDS保險日益貶值,保爾森這個時候就很着急了。他讓佩萊格里尼趕緊研究房地產過熱將達到什麼程度。佩萊格里尼研究了幾十年的利率,他發現一個結論,就是利率對房價的影響微乎其微。這跟德意志銀行的專家研究出來的結果類似。

在研究過程中為了開拓思維,他引入了趨勢線,去研究歷年房價變化。突然,答案清清楚楚地顯示在他面前,從1975年到2000年間,房價每年只漲了1.4%,但是2000年之後的5年時間裡,房價每年漲了7%。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美國的房價要回到歷史趨勢線上的話,要比現在低40%以上。因為,這條線在1975年到2000年間是慢慢漲的,最近這5年漲那麼快,實際上線條就向上鼓包了,那鼓包以後就會重新向下鼓包,再鼓回來。所以,要回到趨勢線,房價可能就要重新下跌40%。

數據還顯示,過去每次房價下跌的時候,它不是回到趨勢線就結束了,它一定會跌破趨勢線。保爾森和佩萊格里尼也發現了德意志銀行的結論。

就是不管失業率、利率、經濟水平如何,這個房價它鐵定會下跌。而房價一旦開始下跌,那麼房子就會斷供,貸款就會違約。保爾森的團隊購買了大量的數據,用於追蹤全國600多萬個抵押按揭貸款的歷史記錄。他們算出,即便房價走平,那麼信用最差的次貸也要崩。所以他們決定竭盡所能去做空房地產,保爾森準備用自己所有的錢,都用來買CDS,並且還準備成立新的基金來幹這件事。

在這一場即將到來的史上最偉大的交易中,保爾森堅持自己的想法。他始終覺得這些垃圾債的利率已經接近國債了,其價格再漲的空間也有限,而且房價就算持平,貸款違約的現象也還是會出現,他會大賺一筆。但如果房價還是漲,就是他算錯了,那他也只損失保費。總之勝敗都很清楚,有巨大的不對稱收益的機會。

經過一番博弈,最後結果怎麼樣呢?比如,2007年初新世紀金融公司2006年年報意外虧損。第二天,新世紀金融公司的股價就跌了36%。而保爾森他做空的次貸指數ABX每跌1%,他賺2.5億美元,ABX跌了5%,他當天就賺了12.5億。

最後,保爾森的基金在2007年的收益高達440%,保爾森的基金一共掙了150億美元,他個人的提成加持倉掙了40億,是金融歷史上最高的年收入。

史上最偉大的交易 導圖
史上最偉大的交易 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