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與立場-讀書筆記
《思辨與立場》中認為變化的世界需要批判式思維,未知的世界需要審辯式思維,複雜的世界需要審慎式思維。無論你當下在做什麼,你想要什麼,也無論你的感受如何,你的思維方式決定着你正在做的事情,而思維的品質將決定你未來是富裕還是貧窮、強大還是弱小……
沒有看透紛繁複雜問題的智慧,就不能對問題的各個層面進行分析,也不能界定和獲取我們解決這些問題所需的信息,我們就會像漂浮於茫茫大海般暈頭轉向。強大的理性思維工具,能夠助你提升思維的品質,理清自我,洞悉他人,看透世界!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作者說,批判性思維最重要的是批判自己的想法,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想法。因為當我們開始有思想的時候,我們的大腦就已經出現了文化的遮蔽性。比如,當是中國人,我們天然就會認為,一切對中國好的事情就是好的,對中國不好的事情就是不好的,這就是文化的遮蔽性。也就是說同一件事情,你會用雙重標準,對別人和對自己是不一樣的,這不是高級的思維方式,而批判性思維告訴我們的是一切正確的思維根本。在任何情景之中,你都能夠採取最恰當的思維方式,這叫批判性思維。所以它是針對我們自身的,是要經常把自己的想法拿出來反思一下:我剛剛這樣想夠不夠公正?我剛剛這樣想夠不夠深刻?我剛剛這樣想是不是滿足重要性的原理?我剛剛這樣想有沒有邏輯?當你能夠經常性地對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反思、批判和提升,你才是一個在智力層面不斷精進的人。
思維的層次
第一,較低的層次,它的特點包括無反省、常常依賴直覺、由低技能混合而成的水平、具有很大程度上的自利特性以及自我蒙蔽性。
比如,跟日本的關係不好,我們就砸日本車。他根本不認為我們砸日本車有什麼問題?他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他沒有想過那些車其實也是中國人的車。他根本沒有思考過我該不該去做這樣暴力犯罪的行為?這個低技能混合而成的水平,經常依賴直覺,具有很大程度的自利特徵,這就是我們說低層次的思維方式。
第二,思維的高級層次。他們有着比較高的思考技能水平,但是他缺乏一貫的公平合理性,在詭辯方面很有技巧,這種人通常具有自我蒙蔽性,他對待自己跟別人是雙重標準。在對待別人的時候,他特別講究邏輯,特別講究公正,特別講究一切這套思辨性的體系,但是對待自己的時候,他有各種各樣的理由說我跟別人不一樣。所以,他們雖然具備思維的能力,但並不具備真正的批判性思維。
第三,思維的最高層次。他的特點是反省外顯化。什麼叫反省外顯化?我如果做錯了我要告訴別人,我知道我這事做的不對我公開,我讓別人都知道,一貫的公平合理,這就是我們說所謂的真正的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的特點是什麼?什麼叫真正的具備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的特質
第一,認知謙遜。意識到我們知識的局限性,包括對我們周圍的環境保持敏感。在這些環境中,由於我們天生的自我中心性,我們很可能陷入自我蒙蔽。認知謙遜還使得我們能注意到自己觀點的偏差、成見以及局限。那與之相對的是認知自負:人類固有的自我中心傾向。它令我們相信,自己懂得的東西比實際知道的東西更多,我們的思維幾乎從不出錯,我們不需要提升自己的思維;我們的所見所聞都是事實。當你是認知自負的狀態的時候,你都不會認為自己有錯,不會認為自己需要進步。
第二,認知勇氣。願意面對和公正地評價思想、信仰或觀點,我們對此有強烈的消極反應;我們珍視那些願意進行批判性分析的信念。你經常都需要發現自己過去做的不對,過去說得不對。與之相對應的是認知怯懦:本能的自我中心傾向害怕我們自己的想法有着顯著不同或矛盾;本能地傾向於害怕反省我們自己根深蒂固的信念,或我們害怕在思考問題時可能會面臨的困難。但你需要的是認知勇氣,只有這樣你才能夠去挑戰自己過往已經建立起來的認知。具備認知勇氣無論是在我們的職業生涯中,還是在我們的個人生活中都同樣重要。
比如,如果我們不能分析自己頭腦中與工作相關的信念,我們可能就會深陷其中;我們就會沒有勇氣去質疑我們一直存在的固有安排;我們就不能去質疑同事間共同的信念。
第三,換位思考,就是能夠擁抱對立的觀點。與之相對的是自我中心性,就是當一個人思考任何問題,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的時候,你會發現你永遠是對的,你永遠可以把你所做的所有錯誤事合理化。你是以自我為中心思考問題的,你沒法接受跟你完全不一樣的觀點,尤其是對立的觀點。
第四,認知一致,認識到我們需要確保自己思維的理性,並對自己和別人持相同的標準。跟它相對應的叫認知虛偽性,認知虛偽性就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對於我們這個階層的人我們可以這樣做,對於你們那個階層的人絕對不行。
第五,認知堅毅,儘管存在困難、障礙且令人沮喪,但是卻使得人們有意識地注意到並願意追求知識上的洞見和真理;儘管遭受到他人非理性的對待,但是依舊堅定地遵從理性的原則;可以非常清晰地認識到,為了實現理解和領悟,長期與令人困惑和懸而未決的問題作鬥爭是有必要的。而與之相反的是認知惰性:一種天生的自我中心傾向。當所追求的知識明顯令人困惑和存在困難時,這種傾向令人避免這些追求。當某個問題需要持續很長的時間方能解決時,這種傾向令人變得自我不耐煩。他不願意去追求科學,不願意去追求公正,也不願意追求邏輯。
第六,依賴理性推理。內心深處持有一種信念,即從長遠來講,在充分推理的情況下,我們自己乃至人類的高級層面的利益將得到最好的滿足。推理促使我們通過自己的理性能力得出自己的結論。這也是批判性社會形成的最佳途徑。與之相對的就是懷疑推理:一種自我中心的本質傾向。它令我們不是忠實於證據和良好的推理,而是忠實於自己的觀點與信念;儘管它是無力和扭曲的,或者有可能是自我蒙蔽的,但仍然將自己的觀點和信念看成是正確和真實的一種固有傾向。
第七,思維自主,就是成為獨立的思考者。要求我們在思考時堅持相應的標準,這需要對自己的信念、價值以及思考方式進行理性的自我管理。它不依賴於他人的目的和方向,那些具備思維自主的人對自己的思維有完全的訓導力。與之相對的是思維從眾:本質的社會中心傾向於不加批判地接受社會所接收的觀點,並將其作為一種正確的思考和行為方式,而不管這些意見是否合理;尋求驗證來自我們組織成員的內在傾向,本質傾向於接受他人對自己的思考。
以上的這七個特徵不是單獨存在的,它是相互依存的。你得有認知謙遜,你可能才有認知勇氣,你才會能換位思考、認知一致、認知堅毅,同時你能夠學會依賴理性的推理,並且做到思維自主。
如何培養批判性思維
我們為什麼要培養批判性思維呢?作者說,我們打架、發動戰爭、忽視孩子、嫉妒抱怨,存在數不清的自相矛盾和自我欺騙,經常生活在恐懼、悔恨中而不知所措。這些可怕的狀況,多源自於我們思維中根深蒂固的自我中心主義。什麼是自我中心主義?就是我們將任何事物都看成是與自己相關的傾向,混淆即刻的感知和現實,以自我為中心,或只考慮自己和自己的利益;自私的;扭曲現實以圖維持特定的觀點或認識。
比如,夫妻倆出去租錄像帶,老公想看動作片,老婆想看言情片。老公每次都跟老婆說,好不容易周末了,「咱們這次看動作片吧」,老婆說,那好吧。這個老公就是自我中心主義,他每次都能租回來他喜歡看的動作片。那長此以往呢?有一天,老婆說,「不行,我幹嗎老讓你欺負我」,所以矛盾就會爆發。長期下去,對男性,其實並沒有任何的好處,這就是自我中心主義所導致的後果。
所以,批判性思維很重要。那麼,我們如何才能真正養成批判性思維呢?
做進行中的思維升級者
我們無法高效愉悅地利用所有的時間,有時注意力在不同對象間來回跳轉,有時為了無法掌控的事煩惱,有時為過去的事而後悔,有時僅僅兩眼發呆。這些時間都被用掉了,但沒有任何產出。為什麼不利用這些時間,訓練下自己的思維呢?問問自己:今天我最糟糕、最棒的思維分別是什麼?我做了計劃要做的事嗎?為什麼沒有?如果10年後再看今天的我,會後悔嗎?花點時間思考,記錄下自己的觀察。
其次,將思維標準內化。每個星期關注一項思維標準。如果這周聚焦於清晰性,嘗試關注自己表述是否清晰,別人的闡述有何可借鑑之處。閱讀時,關注是否弄清楚了所看的內容。嘗試換一些詞表述自己的意思,舉一些例子,用類比、圖片或表格來表達你的意思。
然後,保留一份思維日誌。僅僅描述那種明顯激起你情緒的情境,一次只描述一個。講述你在這種情境中的反應,分析你寫下的東西,然後評估你從中學到了什麼,如果情境重現,你所做的將有什麼不同。最後,訓練認知策略。矯正自我中心性的即刻固化。通過分析積極事件和消極事件的真實影響,克服本性中喜歡將即時情感和經驗過度概括化的傾向,避免把一件事放大至終生影響的層面。
還有,重塑你的性格。每個月選取一個想為之奮鬥的認知特質,然後聚焦於養成這種特質的途徑。比如,聚焦於認知謙遜,關注你什麼時候承認自己錯了;什麼時候拒絕承認;關注別人指出你的缺點時,你如何產生自我防衛。
道德推理
當衡量自身思維提升的成效時,立足於內,我們可以考察自身是否更加接近理想中的自己;立足於外,則可以反省自己對外部世界施加的影響是否符合道德。以道德為原則進行推理,是確保思維公正性的重要措施。
人類的大腦對自己的私利是否得到公正對待很敏感,對他人的利益卻並不敏感。強勢的一方可以找到很多理由忽視弱勢方的利益。但真正的批判性思維者能夠意識到這種傾向,他們明白若要理性和公正,就不能遵從自己的天性,而是要挑戰它。人類雖然有自私的傾向,但也有道德的潛能,在鏡像神經元的作用下,我們天生具有換位思考的能力,能夠體會別人的痛苦,以至於傷害別人後會有不自覺的良心不安。
但是,人們對道德概念的理解是非常含混的,經常充滿困惑和誤讀。要想理解道德推理,需要掌握下列的基礎事實:道德原則並不是主觀偏好。所有理智的人都應該尊重明確的道德概念和原則。道德概念和原則應該與社會和同輩群體的準則與禁忌、宗教學說、政治思想和法律不同。進行良好道德推理的最大障礙是人類的自我中心主義和社會中心主義。由於道德推理有這樣的複雜性,我們必須學會策略性地處理這些難題。熟練的道德推理必須滿足以下三個方面:
掌握道德問題中本身所蘊涵的最基本的道德觀念和道理。
學會區分與道德推理經常發生混淆的領域。
當人類天生的自我中心和社會中心阻礙一個人的道德判斷時要能夠辨別出來。
缺失了三個任務中的任何一個,道德推理就不完善。在道德推理中,除了要自我批判和道德自我檢查以識別、對抗自我中心主義之外,準確區分道德和其他領域的思維也至關重要。道德和宗教容易混淆,但宗教信仰最多只能是道德的補充,而不可能支配道德。如果宗教團體相信,殺死家裡的頭胎兒子獻祭,才是道德高尚的人,那其實是把宗教要求混淆為了道德。社會傳統常常被誤認為是道德。
比如逃婚,這是不對,這是習俗,這不是道德。 法律也常常和道德混為一談,但事實上,道德上推崇的可能是違法的,很多並不違法的事,比如見死不救,是不符合道德的。無論面對內在外在的阻力,我們都必須明白,堅持進行道德推理就意味着做正確的事,意味着尋求公正。
企業和組織中的思維
在一個企業當中,要想推行批判性思維,有着很大的障礙。第一個障礙較隱蔽的權力鬥爭,隱蔽的權力鬥爭導致辦公室政治。辦公室政治導致官僚主義,導致效率下降,導致企業出問題、倒閉,但是人們的思維如果具有遮蔽性,他感受不到這一點,他覺得這樣思考問題是理所應當的。
第二,群體對現實的定義。很多創業者,之所以創業失敗,就在於他根本沒法反思自己的行為。他覺得自己做的都是對的,產品賣不出去很奇怪,都不知道為什麼。但如果你能夠打破這個群體對現實的定義,不要被一群愛你的人圍着,這時候你會發現,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兒。
第三,官僚主義的問題。官僚主義是什麼?「官僚主義化就是員工漸漸地按照固定程序工作而不通過智力判斷。在官僚主義下,狹隘思維就會產生不可違抗的規則和固定的程序,然而人們還自以為會有助於控制效率和質量。當官僚主義盛行時,一個組織原來的目標就會被淡忘,這個組織的個體就開始建立小的權力堡壘和尋找方法擋住對他們的權力構成的潛在威脅,任何變化都會被當作是威脅。」
第四,誤導成功。什麼叫誤導成功?就是你用這種不公正的缺乏批判性思維的方法去做事,有可能在短期內能夠看到成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希特勒。在希特勒上台的時候,很多很有名的人都在當時的書信里,在文章里寫說,「我們看到了希望」。為什麼?德國的效率從來沒有這麼高過,原來都一塌糊塗,原來都慢得要死,現在幹什麼事都特別快,整個國力旺盛有一系列的舉措,德國人覺得非常棒,這就叫誤導成功。雖然短期之內看起來成功了,但是它所存在的隱憂,是喪失了公平性。那麼,我們該怎麼辦?這時候我們需要評估不合理的思維。你需要問自己幾個關於組織的問題。
比如,組織在多大程度上存在權力爭鬥?權力爭鬥是障礙?我們在多大程度上要應付權力饑渴的個體,就是很多人只是為了權?組織中的權力等級是什麼?那些權利高的人,在多大程度上會被不同於自己思想的人所威脅?組織對內對外是怎麼表現自己的,在這兩個方面有什麼重大的矛盾或者不一致嗎?組織在多大程度上,存在表現自己和實際表現自己上的不一致?在組織中狹隘思維在多大程度上占主導地位?組織在多大程度上存在着效率低下的官僚氣氛?問題思想在多大程度上阻礙了改變?」
那麼,良好思維的力量是怎麼養成?首先我們要學會定期的評估我們的思維習慣,我今天想問題的方法到底對不對?然後確定你的權力水平,不要去過度地獲得權力,我在我的權力水平之內,儘量地做到最好。然後評估團隊的思維水平和質量,你要經常觀察和評估自己的團隊,對現實產生共識,你帶大家要準確地認識到我們的現實,而不是互相吹捧。然後減少官僚主義,評估自我中心思維,對於停滯要警惕。如果想要尋找一個外部的信號來提醒自己組織出現了問題,就去看組織的發展是不是開始停滯、開始減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