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減-讀書筆記

出自楠悦读

熵是來源於物理科學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概念,熱力學第二定律又稱熵增定律。熵增表現為功能減弱直到逐漸喪失,而熵減表現為功能增強。熵的概念是貫穿任正非華為管理思想的精華。雖然華為是近兩三年才開始講熵,但成立30年來,華為的文化和制度一直都是符合熵理論的。在任正非看來,所有的管理、經營的行為都是為了防止組織生命力的衰弱,抵擋組織從有序趨於無序,避免組織逐漸走向衰亡。


認識熵

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熵增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一家企業都是如此。而企業首先應該做的就是熵減,也就是增加企業的生命力。華為30年來,從管理哲學到各項政策制定,包括業務戰略、人才管理等方面,隱約契合着耗散結構的特徵,提倡與外界積極開展物質、能量、信息交換的開放精神,不斷通過多勞多得、破格提拔、人員流動、簡化管理來打破平衡態,促使公司實現熵減,克服隊伍超穩態、流程冗長、組織臃腫、協同複雜等大企業病,激發活力,走向持續的興旺。


熵的概念是由德國物理學家克勞修斯於1865年所提出。用於熱力學第二定律,衡量體系的混亂程度,又稱之為「熵增定律」。講的是自然社會任何時候都是高溫自動向低溫轉移熱量。一個封閉系統最終會達到熱平衡,沒有了溫差,再不能做功。這個過程叫熵增,最後狀態就是熵死,也稱熱寂。熵原本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概念,卻被任總用於研究企業的發展之道,是貫穿任總管理華為的思想精華。熵就是無序的混亂程度,熵增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發展的自然傾向,即從井然有序走向混亂無序,最終滅亡。這在經典力學上的寓意更容易理解,即世界上沒有永動機,所有系統最終都會走向平衡靜止,即熵死。對於企業而言,企業發展的自然法則也是熵由低到高,逐步走向混亂並失去發展動力。因而,任總經常把華為和滅亡兩個詞關聯起來就不足為奇了。從此,任總在考慮企業管理時,都會把熵增作為一個重要視角。


熵增

熵增就是功能減弱,如人的衰老、組織的懈怠等,價值創造乏力。熵減指功能增強,比如人通過攝入食物,組織通過建立秩序等,實現熵減,功能增強。


負熵

負熵是指能帶來熵減的負熵因子,比如物質、能量、信息等,這些都是人的負熵,新的成員、新的知識、簡化管理這些就是組織的負熵。比如說華為公司倡導的「日落法」,每增加一個新的流程環節要減少兩個老的流程環節,這些簡化管理的動作,也是一種負熵。


熵的應用:


面對熵增的趨勢,究竟如何對抗熵增,讓世界有序繁榮、企業穩定發展呢?書中給出了答案那就是進行熵減。


1、只有開放的系統才能熵減


生命都需要新陳代謝,都是開放的系統,也都是典型的耗散結構。熱力學第二定律是封閉系統的規律,避免熵死的方法之一就是建立耗散結構。耗散結構就是一個遠離平衡的開放系統,通過不斷與外界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在耗散過程中產生負熵流,原來的無序狀態轉變為有序狀態,這種新的有序結構就是耗散結構。


耗散結構有兩個主要特徵:


一是開放,系統內部和外部建立物質和能量交換,如果是一個孤立的封閉系統,那麼熵增是必然的,如果系統能夠對外開放,那麼熵減就成為可能。二是要打破平衡,形成運動張力。沒有溫差就沒有風的流動,沒有地勢差就沒有水的流動,不能打破平衡,內部就不可能產生張力,也就沒有活力流動。


此外,耗散結構還有一個特徵是非線性,業務環境諸要素的函數關係肯定是非線性的,非線性意味着要洞察技術突破、商業機會爆發等產業周期拐點和宏觀經濟周期拐點,調整資源配置策略,看準非線性的爆發點和塌陷點去踩油門、踩剎車。


舉個例子:

我們每天去跑步鍛煉身體,就是耗散結構。當我們的身體能量多了,把它耗散了,就變成了肌肉,變成有利的血液循環。當身體的能量消耗掉,就不會有各種疾病,例如,肥胖症、糖尿病等等。就如地球沒有太陽能量的輸入,就不可能有合適的溫度、水和生命,也就不可能有熵減的效果。任總說,企業要想長期保持活力,就要建立耗散結構,對內激發活力,對外開放,與外部交換物質和能量,不斷提升企業發展勢能,不斷拓展業務發展的作戰空間。


2、負熵打破平衡,促進熵減


薛定諤將生命活力稱為負熵,它使得自然萬物與熱力學的熵增反向運動。同理,企業要保持發展動力,需要依靠的就是人的生命活力。比如移民機制。從人類歷史上看,移民會給一個地方帶來活力,中國最有活力的地方是深圳,因為深圳95%以上的人口都是移民。全世界最有活力的地方就是美國,美國聚集着來自全世界的優秀移民。美國最有活力的地方是西海岸,因為那裡是新移民最多的地方。


3、引入的負熵要適量並且是高品質的


負熵不是越多越好,負熵的質量很重要。比如,歐洲遇到的問題,如文化衝突、恐怖襲擊,社會矛盾變得複雜等。如果歐洲吸收一些沒有技能也不願意奮鬥的移民,不但產生不了熵減,反而會產生熵增。打破平衡也要合理和適度。


4、熵增和熵減此消彼長


宇宙、組織、生命的無效和有效都在平行展開,一個事物同時存在熵增和熵減,主要體現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變化。生命可以衰老,也可以煥發新生,主要取決於你對於物質、信息、心理等方面負熵的引入,它們的質量決定了你是熵增還是熵減。生命體之所以能夠從傷病中恢復,企業之所以能從衰老中走向新生,都是熵減的效果。通過構建耗散結構,開放引入負熵流,遠離平衡態,產生張力,通過負熵因子等元素的構建,最後產生系統熵減,就又能夠重新有效地創造價值。


華為實踐

無效的能量一直在增加,如果不增加有效能量,能量就無法做功,最終系統就會熵死,人、自然界都是如此。比如,一杯加滿冰的水,如果什麼都不做,冰很快就會融化變成常溫水。人也是一樣,整天吃喝不鍛煉身體,要健康長壽也是奢求。任正非曾在2015年的「花園談話」中描述過一個場景:封閉系統內部的熱量一定是從高溫流到低溫,水一定從高處流到低處,水流到低處不能再回流,那是零降雨量,那麼這個世界全部成為超級沙漠,最後生命就會死亡,這就是熱力學提到的「熵死」。



任總和思想研究院的同事們經過多次座談,談論了如何進行熵減。首先是開放,當然最重要的也是開放。為什麼開放是基礎呢?比如:玻璃瓶里的昆蟲,如果把蓋擰住,無論昆蟲如何努力,都是飛不出去的。熱力學第二定律也指出,封閉的狀態下必然熵死。

因此,活力引擎模型上面的入口吸收宇宙能量,下面的出口是揚棄糟粕。模型右邊列的是企業和個人的自然走向,它們是熵增的,會讓企業失去發展動力。模型左邊列的是遠離平衡和開放的耗散結構,是熵減的。我們通過內外部的力量積累勢能,拓寬企業的作戰空間或生存空間。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活力引擎的核心——以客戶為中心。以是否為客戶來創造價值來判斷是有序無序、熵增還是熵減的標準和方向。通用電氣有一個「活力曲線」,通過競爭淘汰來激發人的極限能力,實質上也是熵減,只不過「活力曲線」是一個較微觀、單一的系統,而華為的活力引擎是一個涵蓋企業發展宏觀與微觀、循環往復的系統。我們從這兩個層面來看一下華為是如何熵減的。

宏觀層面

企業宏觀層面,我們把華為視為一個生命體,要從企業整體運作的戰略高度解決熵增。即利用企業的厚積薄發和開放合作,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組織惰怠、流程僵化、技術創新乏力、業務固化守成等問題。


1、厚積薄發

把企業物質財富最大化轉化為企業發展勢能,強化了內生動力。偏重於企業內生動力的循環往復。把物質財富儲備消耗掉,就可以避免企業因過度積累財富而失去危機感、惰怠,進而失去發展動力。華為把物質財富密集投入到科技研發領域,建立勢能。最突出的方式是研發麵向戰略聚焦領域,多路徑、多梯隊「范弗里特彈藥量」地密集投資,過去10年華為在科技研發領域累計投入2400億元人民幣。另一個重要方面是不斷引進國際管理經驗,推動管理變革,積累組織能力方面的勢能。

比如:從1997年開始,華為20餘年來持續引進外部管理經驗,包括IBM(國際商業機器公司)、埃森哲、HayGroup(合益集團)、波士頓諮詢等,這些經驗為華為提供了IPD(集成產品開發)、IFS(集成財經服務)等多方面的持續變革,使得華為的管理創新、組織結構創新、流程變革不斷進步,奠定了華為成為一家全球化公司的根基。


2、開放合作

在開放合作方面,華為從戰略到文化,其實都是在遵從一種開放的架構。

比如:一杯咖啡吸收宇宙的能量(知識吸收方面的開放);炸開人才金字塔塔尖(人力資源政策的開放);要把華為的主航道修得寬到不可想象,什麼樣的船都能在上面開(華為戰略層面的開放)。心聲社區就是開放的羅馬廣場(內部企業文化的開放,坦率面對批評和自我批評);要用美國磚、歐洲磚來造我們的萬里長城(在技術、研發、流程方面的開放納新,不一味追求自主創新)。

微觀層面

個人微觀層面,華為由無數個體的人組成,重在從人力資源管理角度,探索如何激發個體生命的活力,從而解決人的惰怠和熵增問題。


1、人力資源的水泵

華為希望從人力資源管理角度,探索如何激發生命的活力,激發員工的活力,解決人的惰怠和熵增,從而產生華為發展的力量,用價值分配撬動價值創造。如何實現用價值分配撬動價值創造?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兩個主要方面:


第一,100% 員工持股是基礎,讓物質——能量——物質的轉化損失最小。

第二,讓勞動者獲得更多價值分配,打破平衡,把最佳時間、最佳角色、最佳貢獻匹配起來,激發奮鬥活力。


我們組織的責任就是逆自發演變規律而行動,以利益的分配為驅動力,反對惰怠的生成。組織的無作為,就會形成「熵死」。


2、人力資源的開放性

炸開人才金字塔塔尖,實現全球能力中心的人才布局。華為的人才機制原來是金字塔結構。金字塔是封閉的系統,限制了組織模型和薪酬天花板。華為炸開人才金字塔塔尖,就是形成開放的人才系統和組織架構,這樣才能容納下世界級的人才,打開各類人才的上升通道。整個華為公司就是遵循這樣的熵減機制,希望通過建立耗散結構,通過戰略牽引吐故,把舊的技能、舊的思想等冗餘的組織吐掉;進而實現納新:把新的開放、打破平衡和負熵因子引入進來,並以此從舊的無效走向新的有效。


熵減-讀書筆記思維導圖.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