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陷阱-讀書筆記
本書作者是弗雷德里克·皮耶魯奇,法國阿爾斯通公司前任高管。2013年,皮耶魯奇被美國司法部逮捕,罪名是涉及2003年在印度尼西亞的一樁腐敗案。2018年9月,皮耶魯奇終於走出監獄,重獲自由。他出獄以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寫出了這本書,披露了美國司法部是如何配合通用電氣公司,使用非經濟手段打擊阿爾斯通公司,迫使阿爾斯通公司接受收購的。
這本書完全基於作者皮耶魯奇的自身經歷,講述了一個地下經濟戰的故事,作者回顧了美國司法部配合通用電氣,迫使阿爾斯通同意接受收購的全過程。除了對於事件的敘述,作者還揭示了美國司法部能夠逮捕他國公司高管的法律依據,並對跨國企業經營者和從業者提出了忠告。
通用電氣為何收購阿爾斯通
通用電氣簡稱GE,它的創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發明家愛迪生。愛迪生發明燈泡以後,創立了愛迪生電燈公司,這家公司陸續收購了多家競爭對手,並獲得它們的關鍵專利,在1892年正式改組為通用電氣公司。通用電氣是通過不斷收購競爭對手來實現擴張的企業。通用電氣就是通過不斷收購的手段,逐漸成長為一家規模龐大的跨國公司,進入世界500強的行列。通用電氣這麼牛逼,究竟為什麼通用電氣會想收購阿爾斯通呢?
雖然通用電氣當時很有錢,手下又有GE資本,當時通用電氣40%以上的收入都是GE資本給賺的。但在2008年金融危機過後,經濟不景氣,通用電氣決定要回歸製造業(製造業起家)。按照通用電氣的一貫邏輯就是收購。於是,通用電氣就想收購阿爾斯通的電力業務。阿爾斯通是全球發電和軌道交通基礎設施的領先企業,被譽為法國的「國之重器」。全球發電站大約1/4的裝機都來自阿爾斯通,所以對於企圖回歸製造業的通用電氣來說,阿爾斯通是最佳的收購目標。除了通用電氣的戰略的原因,美國的國家戰略也起到關鍵作用,通過美國政府與通用電氣的通力合作,收購計劃才會那麼順利。
從奧巴馬執政時期以來,美國就掀起了「再工業化」大潮。美國高層清楚地認識到,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製造業的退化可能造成國內產業結構的空心化,導致就業率的下降,並且影響美國的國際地位。2010年,《美國製造業振興法案》宣布生效,美國制定這個法案的目標是幫助國內製造業降低生產成本,增強國際競爭力,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因此,我們就可以看出通用電氣與美國政府的戰略目標是一致的。
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2011年以來,阿爾斯通的首席執行官柏珂龍一直打算與中國上海電氣集團建立一家50∶50控股的合資企業,將兩家公司的鍋爐業務合二為一,他選擇弗雷德里克·皮耶魯奇來領導這家未來世界級的大企業,總部將設在新加坡。這項計劃一旦實現,這家中法合資企業將占據全球鍋爐市場的絕大多數份額。這不僅影響了通用電氣的商業利益,也影響了美國的國家戰略利益。因此,弗雷德里克·皮耶魯奇被捕入獄,我們也就不足為奇了,可以說他只是一個在這場戰役中的犧牲品。在這裡還要說的一點是,美國的手段是相當厲害的,美國司法部在阿爾斯通內部安插臥底,還收集了大量談話錄音,進行深入調,並且臥底的時間可是相當久的。可以說美國司法部是通用電氣的堅強後盾,通用電氣收購阿爾斯通的時候,就更有底氣了。
法律依據
說到這裡大家肯定會好奇,美國有什麼權力來逮捕法國公司的高管呢?弗雷德里克·皮耶魯奇,只是一個在這場戰役中的犧牲品。美國政府並不是針對他本人,而是配合通用電氣收購阿爾斯通。而他們仰仗的就是《反海外腐敗法》和「長臂管轄權」。
反海外賄賂法
《反海外賄賂法》,是針對企業在海外為了經營需要,賄賂當地政府官員的行為。這部法律本來只對美國企業有效,但在1988年以後,美國國會又通過了《反海外腐敗法》修正案,擴大了管轄範圍,規定外國企業或者自然人在美國境內實施的商業賄賂行為也要接受審查。1998年,美國又對《反海外腐敗法》進行了一次修訂,規定它對於外國企業在海外發生的行為也具有管轄效力。
「長臂管轄權」
「長臂管轄權」,意思是說,當被告人的住所不在某個州,但他和某個州存在某種「最低限度聯繫」,而且被告人卷進的官司和這種最低聯繫有關,這個州的法院就對被告人擁有管轄權。
比如,被告人的企業在這個州有分公司,被告人簽訂的合同中涉及這個州,甚至被告人提供的產品在這個州有的賣,都可以構成「最低限度的聯繫」。美國司法中的「最低限度聯繫」理論,後來擴大到了國際層面。美國司法部自認為有權起訴任何一家公司,只要它在交易中使用了和美國有關的「國際貿易工具」。
「國際貿易工具」
意思是,只要你在合同里用美元計算價格,或者通過設在美國的服務器收發和存儲郵件,就算滿足了條件,美國司法部就有權以涉及海外腐敗的理由來調查你。跨國企業在海外開拓業務的時候,不可避免地需要找一些「中間人」來牽線搭橋,作為回報,企業需要向中間人支付一定的報酬,這一般被稱為「佣金」。尋找中間人並支付佣金的行為,雖然不一定光彩,但在複雜的商業社會,這也是難以避免的人之常情。所以,《反海外腐敗法》和「長臂管轄權」實際上變成了美國政府的政治工具。
作者指出,對美國的司法系統來說,不僅是阿爾斯通的案子,所有案子都是一場交易。美國司法部一旦懷疑企業涉及海外腐敗,很快就會和涉案企業的首席執行官取得聯繫,要麼跟我們合作,咱們開始談判。要麼是你堅決反抗,走司法程序。美國司法部打官司的勝率在98%以上。所以,絕大多數企業都會乖乖低頭,表示願意和美國司法部合作。任何企業一旦被美國認定牽扯海外腐敗,輕則企業交罰款,重則高管蹲大獄。光是涉案企業繳納的罰款,就為美國帶來了不少額外收入。截止到2014年,美國司法部開出的罰單里,有26樁案件的罰款金額在1億美元以上。
比如,德國的西門子公司,曾經一次被罰了8億美元。法國的興業銀行,被罰過2.93億美元。日本的松下公司,被罰過2.88億美元。
作者還指出,在《反海外腐敗法》實施以來的將近40年裡,美國企業也有一些被起訴並罰款,但大多是一線二線小企業。美國企業的大佬們,像埃克森石油業巨頭,雷神軍工巨頭,從來沒有被起訴過。作者質疑說,這些巨頭身處最為敏感的領域,怎麼可能那麼乾淨。但美國司法部從未主動對他們進行調查。只有在這些企業遭到外國政府訴訟的時候,美國司法部才會被迫參與調查。而且美國司法部還會利用這個機會,收回調查權,讓這些企業在美國受審,避免外國政府參與。可以看出,《反海外腐敗法》也不過是美國政府手中政治工具而已。
那作者到底為什麼被牽連的呢?2003年,當時阿爾斯通債務纏身,瀕臨破產,在時任法國經濟財政部部長薩科齊的幫助下,法國政府回購了阿爾斯通超過20%的資產,這家公司才得以起死回生。生存下來的阿爾斯通需要趕緊尋找新訂單,於是爭取印度尼西亞的塔拉罕發電站項目。建造兩台100兆瓦的鍋爐,項目金額是1.18億美元。為了順利中標,阿爾斯通找到了一位印尼當地的中間人,並向他支付了60萬美元左右的佣金。在這位中間人的幫助下,阿爾斯通拿下了項目,從此開始高速發展,成功躋身世界500強的行列。
耶魯奇當年參加過在印尼的項目。2013年4月14日晚上,作者剛剛抵達肯尼迪機場,就被美國司法部逮捕。在審訊室里,檢察官表示希望皮耶魯奇成為司法部在阿爾斯通的線人,但被皮耶魯奇拒絕了。皮耶魯奇就被戴上鐐銬,用鏈條鎖住全身,關押在一處戒備森嚴的看守所。美國司法部多次威脅皮耶魯奇,聲稱如果他不肯認罪,就將面臨終身監禁。7月29日,皮耶魯奇在認罪協議上簽字。這段時間裡,阿爾斯通並未替皮耶魯奇尋求法律援助,反而給失去自由的皮耶魯奇發了一封郵件,宣布解僱了他,並且說他的行為嚴重違反了阿爾斯通的政策與價值觀。皮耶魯奇簽署認罪協議以後,過了四年半,他才獲得最終的判決:監禁12個月。所以,皮耶魯奇總共失去自由長達五年多時間,直到2018年才出獄。
美國政府的套路
皮耶魯奇在認罪協議上簽字之後的第二天,美國司法部「重新啟動」對阿爾斯通的調查,並且起訴了阿爾斯通公司的最高管理層成員霍金斯金,於是阿爾斯通內部人人自危。美國司法部製造恐怖氣氛,逼迫對方妥協。阿爾斯通的董事長柏珂龍開始坐不住了,他開始積極地和美國司法部進行合作談判。為了表示誠意,柏珂龍還派出親信和通用電氣洽談收購事宜。也就是說,柏珂龍試圖通過出賣阿爾斯通,來獲得美國司法部的豁免。
在阿爾斯通內部,只有柏珂龍和他的兩位親信知道收購的事情,其他高管都被蒙在鼓裡。直到2014年2月9日,柏珂龍和通用電氣董事長伊梅爾特在巴黎共進晚餐的消息被媒體曝光,通用電氣和阿爾斯通關於收購案的交涉才進入公眾視野。整個法國頓時為之轟動,這時候跳出了一位堅決反對這一收購案的人物,他就是時任法國工業部長的蒙特伯格。
在蒙特伯格看來,阿爾斯通是法國的工業明珠,怎麼可以輕易被美國企業收購。當時法國境內有58座核反應堆的汽輪發電機,是由阿爾斯通來製造和維護的。整個法國有75%的電力生產設備出自阿爾斯通之手。甚至法國「戴高樂號」航空母艦上的推進汽輪機,也是由阿爾斯通負責提供的。所以,阿爾斯通不是一家尋常的企業,它關係到法國的經濟和戰略安全。於是,蒙特伯格決定出手,阻止這樁收購案。
他引入了通用電氣的死對頭,也就是德國的西門子公司。蒙特伯格希望阿爾斯通能夠與西門子組成一家合資公司,共同對抗虎視眈眈的通用電氣。於是,美國司法部再次介入,說如果西門子膽敢和阿爾斯通組建合資公司,那這個合資公司就要面臨10億美元的罰款。西門子公司立刻臨陣退縮了。因為2006年,西門子被美國司法部指控,說他們在阿根廷和委內瑞拉等國家賄賂當地官員。兩年後,西門子決定破財免災,向美國司法部認罪,並支付了8億美元的罰款。當時擔任西門子總裁的馮·皮耶雷還因為這事引咎辭職了。所以,面對美國司法部的威脅,西門子公司選擇了退讓。通用電氣對於阿爾斯通發起的收購案,終究是大局已定,難以挽回了。
美國司法部原本在2014年12月做出決定,對阿爾斯通的海外腐敗行為處以7.72億美元的罰款,阿爾斯通也簽署了認罪協議。通常情況下,這筆罰款應當在認罪協議簽署以後的10天以內支付完成,但美國司法部居然破天荒地給了阿爾斯通6個月的寬限期。原因很簡單,當時通用電氣對阿爾斯通的併購案正在進行中,尚未完成。為了避免引起阿爾斯通不必要的牴觸情緒,美國司法部決定暫緩時間。2018年9月25日,皮耶魯奇終於走出監獄,重獲自由。這時,通用電氣已經如願以償,將阿爾斯通收購。
阿爾斯通的前任董事長柏珂龍也已經光榮退休,還獲得了400萬歐元的獎金,以作為他順利促成併購案的獎賞。皮耶魯奇指出,這是一場關係到我們所有人的戰爭,一場比軍事戰爭更加複雜、比工業戰爭更加陰險的戰爭,一場不為公眾所知的戰爭:這是一場法律戰爭。
法國恐怖主義分析中心的專家已經確切地描述了這種被稱為「法律戰」的新型衝突,即利用法制(法律)體系,將敵人,或被「鎖定」為敵人的目標,塑造成違法分子,以此給對方造成最大程度的損害,並通過脅迫手段迫使其服從。「
十幾年來,美國在反腐敗的偽裝下,成功地瓦解了歐洲的許多大型跨國公司,特別是法國的跨國公司。美國司法部追訴這些跨國公司的高管,甚至會把他們送進監獄,強迫他們認罪,從而迫使他們的公司向美國支付巨額罰款。自2008年以來,被美國罰款超過1億美元的企業達到26家,其中14家是歐洲企業,僅有5家是美國企業。迄今為止,歐洲企業支付的罰款總額即將超過60億美元,比同期美國企業支付的罰款總額高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