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選中-讀書筆記
本書有兩位作者,馬克·范福特和安加娜·阿胡賈。馬克·范福特,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心理學教授,也在心理學領域的頂級學術刊物《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擔任副主編。
安加娜·阿胡賈,倫敦帝國學院空間物理學博士,曾在《泰晤士報》當過16年專欄作家。是阿胡賈首次把范福特的研究成果介紹給公眾,現在兩人又合著了《自然選中》這本書。
這本書中提出了進化領導理論,認為領導力和進化論息息相關,是生存的壓力選擇出了領導者和追隨者的組合。人類的領導行為帶有本能性,是自然而然發生的,無需強制。
什麼是進化領導理論
什麼是進化領導理論?它和其他的領導力理論有什麼樣的不同?談起領導力,目前有十幾種不同的理論可以解釋領導力。我們先來了解幾個理論。
大人物理論
它的核心觀點就是偉大的領袖是天生的,很難培養,他們就是上帝的寵兒,是一種集智慧、能力和美德於一身的超級存在,這些人生來就被選中在世界的舞台上表演,也只有他們能做一些讓世界發生天翻地覆的事情。
比如、朱元璋、丘吉爾、亞歷山大大帝等,這些人的人生機遇,充滿了各種巧合和幸運,他們似乎天生就是大人物。這個理論在一個世紀之前都是很流行的,主要是因為它確實能解釋很多偉大人物的出現。
但這個理論不能解釋為什麼同時代的其他人就沒有被選中。這些人被選中,一定是有某個原因,這個原因可能是他們身上存在某些特質的組合,比如正直、聰明、自信、勇敢等,對於領導特質的研究所發展出來的理論就被稱為特質理論。很多關於領導力的傳記都是從這一點出發的,先講一個大人物的經歷,最後提煉出幾種特質。似乎是說,只要具備這些特質,你也可以變得超凡脫俗,變成極少數的幸運兒。特質理論確實給人們以希望,畢竟普通人只要努力修煉,似乎也有成為大人物的可能。
但人們發現,很多大人物具有領導力的特質組合,但是在生活的大多數時間卻都是很平凡的,比如丘吉爾,他是在二戰時成了民族英雄,但是在此之前,他只是一個政界的無名小輩而已。其他很多人都一樣,他們通常是遇到了某種特殊的社會情景才會變得偉大。簡單來說,人們發現大多數時候是時勢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時勢,由此人們又發展出了情景領導力理論。那麼領導到底是怎麼養成的呢?
進化領導理論
我們都知道進化論,達爾文認為,某些人就是比其他人更適應環境,跟那些不怎麼適應環境的人相比,他們會留下更多的後代,也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那麼進化論能不能解釋領導力呢?
在人類的最早期,在充滿危險的非洲大草原上,一個人只有跟其他人在一起才更安全,他們才會有更多的後代,也就是說我們天然就有追隨別人的衝動。比如一個原始人如果餓了,他只要追隨最優秀的獵人就比較容易獲得食物,如果被攻擊了,只要追隨最強壯的人就能免受傷害,有這種原始設定的人慢慢變成了普遍的現象,絕大多數人都有了原始的追隨本能。但光有追隨者也不行,得有人領導才行,因此追隨的興起就創造出了對領導者的需求,最後的結果就是,進化選擇出了既有領導者也有追隨者的人類社會。有研究發現,只要把一群人聚集到一起執行某個任務,那麼不出25秒的時間,就會有一個領導者被選出來,這種領導和追隨的關係完全是自發產生的。人們是怎麼選出領導來的呢?靠直覺。直覺又是參考哪些標準呢?進化領導理論認為,其實大腦早就有一套自己的標準,知道一個領導者應該是什麼樣的。
這個理論可以讓我們從頭開始,追根溯源地回歸到領導和追隨的本質。回到人類最早期我們祖先生活的環境,仔細去觀察他們的世界,那麼很多現代社會發展出來的理論就都有了一條主線,那就是為了在群體中活下去,我們的祖先必須團結一致,發展出最優的資源分配策略。不管是什麼領導理論,本質上都是為生存服務的,所有的行為也都是為了更好地活下去和繁衍後代。由此看來,所有領導者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他們有領導別人的欲望,而追隨者也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他們都有被人領導的欲望。簡單一句話,領導或是被領導的欲望都被寫在了基因里。
為什麼說成為領導者或追隨者是一種本能
領導還是被領導是一種本能,那麼作者有沒有什麼依據呢?首先是從其他的物種里可以看到這個特性。領導者其實並不只是我們人類才有,看看自然界中的鳥群、魚群,就知道這個現象也存在於其他的動物中,只要是這個物種想要做點什麼,比如覓食、睡眠或是遷徙,只要需要協調,領導和追隨的行為就會出現。
比如,有研究發現,在螞蟻平時的行動當中,有一種被稱為「串聯跑動」的行為,就是兩隻螞蟻會組隊旅行,尋找食物,一隻領隊,另一隻跟隨。在跑動的過程中,領隊的螞蟻會調整自己的步伐來適應對方的節奏。一旦領隊的螞蟻走得快了,它就會慢下來等等後面的那隻,而跟隨的螞蟻如果覺得自己熟悉地形了,它就會把後腿搭在領隊的肚子上,發出信號,意思就是可以繼續走了。你可能以為這樣串聯跑動的行為會更加節省時間提高效率,其實不是,實際情況是串聯跑動的時候,領隊的螞蟻需要花費4倍的時間才能到達目的地。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使信息在蟻群中更有效地傳播,就和教學一樣,雖然教學很費時費力,但是對群體來說收益是最大的。這樣,螞蟻中領導和追隨的長期收益大於短期成本,就為整個群體帶來了實惠。
既然動物世界也遵循領導力法則,那我們前面說的那些適用於人類的各種領導理論是不是也適用於這些動物呢?如果仔細觀察,它們還真是適用的。
比如,孔雀魚,這是一種觀賞魚,它們經常被拿來做各種實驗,因為它們繁殖得很快。在孔雀魚中,就是有些魚膽子大,有些魚膽子小。面對新放進魚缸的食物,就是有的魚每次都會奮不顧身地衝上去,而有的魚每次總是猶猶豫豫慢半拍,確定膽子大的魚吃過之後才開始吃。這似乎就是天生的特徵,有些魚就是天生膽大妄為。 再比如,狒狒,它們遵循的是分布式的領導風格,也就是民主。當一群狒狒決定去哪覓食時,就會開啟一套複雜的決策程序,一隻狒狒向前先走幾步,接着停下來,臉朝向它想去的方向。如果有其他的狒狒跟上來,大家就會一起朝這個方向走,要是沒有其他狒狒理它,它就會被迫重新回到群里,重新選擇。分布式的領導理論在這裡也適用。
總的來說,適用於人類的大多數領導理論都適用於其他的物種,領導還是被領導是有生物遺傳本能的。在大自然的環境中,和單獨行動相比,跟隨領導行動就會處處都占有生存優勢,用作者的話說就是,我們天生就愛跟隨。既然進化領導理論認為,人類的領導和追隨都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環境,但是為什麼有時候我們又會選出一些不靠譜的領導呢?不靠譜的領導,經常會給人們帶來災難,作者認為這些壞領導通常有三種特徵,分別是自戀、權謀和心理病態,這被稱為是暗黑三合一性格。
自戀者想要被人推崇,他們自我感覺良好的習慣,讓他們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健康的自戀者可能是個富有激情和創意的戰略家,經常能遊刃有餘地面對危險和挑戰,相比於總是低估自己能力的人,他們更容易獲得他人的追隨。不健康的自戀者就不關心他人,為了目的不擇手段。在動盪的時期,這種不健康的自戀經常能帶來根本性的改變,因為他們不會想太多,比如犧牲別人、解僱別人。善於使用權謀的人和具有反社會人格的心理病態者,他們一樣是無視他人,缺乏同理心,不會自責,他們的優勢是能夠面對極端的威脅。
進化領導理論對現代人的啟發
我們的很多行為都是出於本能,那這會產生什麼問題呢?書中給出了一個定義,叫做錯配假設。錯配,意思就是我們的大腦早已經適應了原始時代的各種環境,現在突然進入到現代社會,周圍的環境很容易讓人產生心理錯配,從而產生很多問題。
比如,在遠古時代,蜘蛛和蛇經常是人們的天敵,所以我們對這些小動物的恐懼被深深地刻在了基因里,現在雖然我們很少見到有毒的蜘蛛和蛇,但是見到它們還是會本能的害怕。這本質上是我們帶着一個遠古時代的大腦進入了現代環境,一下子還不適應。
那麼錯配假設能用來解釋領導和追隨嗎?作者舉了很多例子來證明這一點,在領導和追隨的問題上,我們經常受到原始大腦的影響。
比如,在選擇領袖方面,我們天然就喜歡給身材高大、外表威武的男性領導者投票。比如他們聰明、堅定、威武,他還必須有某些特質,比如能說會道、充滿激情和信念堅定等。政治學家發現,在選擇總統的時候,身高是影響一個人是否能當選的主要因素,年齡也是一個重要參考指標。據說奧巴馬在當選總統的時候,是故意把自己的頭髮染得有點泛白,這樣能增加他的權威氣派。但執政更多的是腦力運動,和一個人的外貌並不產生直接的因果關係,那麼為什麼人們還是會投票給看起來像是政治家的人呢?進化領導理論認為,我們的大腦已經被植入了一套選擇領袖的模板,當我們遇到特定的問題需要協調時,這些模板就會被激活。雖然我們現在可以動用自己的智力,但是一涉及到心理學的時候,我們經常會聽命於直覺,依照本能行事。
如果遙遠的過去影響我們現代人的思考、感受和行為方式,那麼未來的領導者就需要理解什麼是自然領導。自然領導就是指那些能夠清楚認識領導本質的人。作者認為,他們駕馭自己組織的方式和我們遠古祖先們的心理契合,但是他們能依靠現代的智力克服種種心理偏差,能更好地做一個合格的領導者。而作為追隨者理解了自然領導理論後,能夠選出更合適的人來做領袖,而不是經常會被他們的外表所欺騙。作者給出了10條建議,我們具體來說說其中的2條,文章最後我把作者的建議都列了出來,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保持小而自然的狀態
這是說我們的大腦早習慣了小規模的互動和關係。英國人類學家鄧巴提出過一個數字,150,後來被命名為鄧巴數。它告訴我們,我們通常能緊密維持關係的朋友上限在150人左右,一旦超過這個數,那麼新的圈子就會產生,這是我們大腦應對關係時天然的一種障礙。而作為大公司的領導者,應該定期發郵件、發短信和下屬培養親密關係,維持一種小而自然的關係狀態,可以讓團隊更有凝聚力。比如,通用電氣的前 CEO 傑克·韋爾奇就不定時地慰問底下的基層員工,維珍集團的掌門人理查德·布蘭森也經常和員工進行非正式溝通。
善待追隨者
雖然作為領導者有很多權力,但是領導者也受制於追隨者,如果追隨者感受到領導者的不公正,那麼就會使用各種手段來推翻他們的統治,人類學家把這種行為稱為逆向支配等級,就是說領導者的影響,其合法性主要來自於下屬的授權,因為下屬才是真正的掌權者。正是因為這種機制的存在,領導者才不會胡作非為,從而讓領導者和追隨者維持穩定的平衡。
作者在書的最後為我們列出來了十條建議,可以幫助我們克服偏差行為,分別是:
- 不要高估領導的浪漫
- 找到一個生態位,發展你的威望
- 保持小而自然的狀態
- 善待追隨者
- 實行分布式領導
- 留意薪酬的鴻溝
- 從內部尋找領導者
- 提防裙帶風
- 抑制領導的陰暗面
- 別靠外表判斷領袖